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阅读可谓随时随处都处于现在进行时的状态。浮躁社会中的人们也正需要阅读这一春风的吹拂,使其静下心来,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及生命的本来意义。但随着阅读经历的增加,我们也会遇到各种苦恼,以下便是在自己和朋友的阅读生活中发现的三类较集中的苦恼。
一、每天生活忙忙碌碌,阅读的时间一拖再拖,最终被时间小偷悄悄偷走。
大学刚一入学,好友迎迎便决心要用书籍武装自己,要让自己的大学时光在阅读中流逝。月初便在图书馆借回一摞书,计划着月底读完,但是到了月底那些书只是被可怜的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却从未被翻过,然后以最初的样子被放回回图书馆。大多数人都还是有阅读的欲望的,但最终都败给了时间二字。没时间阅读,已经成为了如今快节奏生活人的通病,现代人每天疲于奔命,工作,学习,总是会有忙不完的事情,以至于阅读的时间被压榨的所剩无几,更谈不上阳光打进玻璃,边阅读边喝着咖啡这等的小资生活了。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这决不是没有时间阅读的理由。针对没有时间阅读这一问题,我倒是有两个看法。一是要对准备阅读的书籍分成两类,一类是需要掌握的,一类是了解即可。鲁迅先生提倡“随便翻翻”专业以外的书籍,学文学的看看历史,学化学的读读天文学……“翻翻”而且“随便”,便说明不是所有书都有要做到精读,有些书泛泛而读反而效率更高,效果最佳。二则现在市场上大卖“口袋书”,不明思议,就是那种小巧方便携带,用口袋就可以装下的读物,等人,等公交,排队,此者随时随地便可享受阅读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深阅读也好,浅阅读也罢,总会有一些章节语句着实看不懂。
读中学时,课本上的一些难点纵使我绞尽脑汁也弄不明白,尤其是数学物理那样偏理的学科,随即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热情,数学老师见我情绪低落,便借陶潜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的“不求甚解”告诫我,不斤斤于字句的吹求,不读死书,抓住眼前内容不放,要通关全书。此后,每当我遇到看不明白的问题,我就会先记住,在随后的学习中自然就会有了答案。
可见,不限于一字一句的探究,而通观全篇地“会意”是“不求甚解”的古义,这是古人读书得法的高明之处,今天仍然值得提倡。
三、双目虽投影于一段文字,大脑却在风驰电掣的开小差。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阅读中,不能专心阅读这一痼疾恐怕一直伴随着我们。注意力都去哪儿了?读着读着就跑了。无论是课本内容还是课外书,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有不定时的走神儿,可能也没有想什么具体的事情,只是眼睛还呆呆的盯着文字,但思绪却飘了。甚至读出声音了仍会走神,脑袋里想着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我也不例外,但是自从看过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之后,颇得一些感想——活在当下。读书也要活在当下,放空身体,只专注于当下的文字,让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与书进行联结。在试过几次之后,果然读书走神的坏习惯得到了很好地改善。
因此,当你完全专注于面前的文字,你就会进入书中描绘的世界,专注的享受。
阅读的旅途注定是布满荆棘的,也注定是孤独的,
但越是这样艰难,就越需要读者拥有越强的阅读素质,战胜所谓的阅读苦恼。有句话说的好“一页书的价值只存在于它被翻到的时候”。所以,放下手机,关上电脑,打开一本书籍,在阳光的沐浴下,尽情的享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