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单元是第一次接触课文的单元,对于字、词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试卷上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对会写的字的笔画名称、组词、拼音(平翘舌音)、构字方法都熟练掌握。在最后一题中,还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一句话中的“他”“我”的代称有要求,这个是平时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也只能依靠学生平时的阅读与交际中积累下的理解能力了,emm,事实证明,很惨烈。
建议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对语句的理解,让学生先自我感悟来代替教师的解释(反思:我扶着他们走太多路了....)
这个单元的练习也是第一次脱离教师读题和解释的,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再做题。要求高吗?在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我看到她早早的放手让孩子自读自悟。当然,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原来孩子们在短短半个多学期里已经成长到独立做题了。
但不少的孩子在脱离了教师的提醒后,连线不规范,漏题,或者粗心大意没有检查,这些都是习惯问题,要在平时的作业中培养。当然也有三个平时课堂还比较扎实的孩子,时间观念弱,磨磨蹭蹭没做完,也被收了上来。
建议二:平时的课堂作业本,及时讲,及时订正。培养孩子的作题习惯与时间观念。
在考试中,还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学生读音不标准,自然在练习上就反应了出来。课堂上,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很重要。
2.平时字词听写不够。
3.课文内容讲的不够透彻,学生的背诵浮在表面,只靠“死记硬背”,甚至背熟后连课文也不看,默写的时候非常困难。比如《四季》一课,当时由于时间紧迫,讲的很快,字词放在主要位置而忽略了内容,反省ing。
4.画句子 画关键词语 画说的话,这个训练要继续。且要非常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