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让“读写结合”成就更辉煌
——读《“微写作” 大文章》有感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进,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可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私塾中是较为普遍的。苏州市人民教育家黄厚江在《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一文中,也再次强调了读写结合在母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他还说:“相对而言,读写结合对于写作教学比之阅读教学意义更为显著。因为阅读并非要借助于写作才能实现,而写作离开了阅读则无法进行。”无论如何,读写结合,就像黄金搭档,为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虽然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速度比较快,但是农村学生的阅读积累依然比较少,其写作能力更是几乎如篮中水,即使想提起来也是一场空。而课文是孩子们接触最多的阅读材料。并且,它们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谓是篇篇皆美文。如果能够以这些课文为凭借,结合一些常见的阅读材料,那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是比较有效的。为此,我也尝试了一些做法。比如,跟《往事依依》学写作文结构、巧用课文内容选材、向课文学习细节描写等等。
2014年末,我幸运地搭上了新教育星火教师的快车道。在新教育免费为我订阅的《语文知识》(2015年第一期)上,我一读完陆亚明老师的《“微写作” 大文章——“微写作”嵌入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就特别兴奋。它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新增了一个动力源,为我那原本粗陋的读写结合方式增添了润滑剂,让阅读与写作能够更加密切地牵起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搭档。
这篇文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示“微写作”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一是在预习中以“联词成段”和“初读赏析”两种方式,展示“微作文”。“联词成段”“要求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每篇课文后面附录‘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微创作’”。这就很好地将预习中的字词学习任务和阅读初体验与“微写作”巧妙融合起来,既使学生对文中的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筛选与理解,锻炼了学生对字词的巩固与使用能力,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真实情况,然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做法和我“要求学生用每周所学课文中至少五个生字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作文”相比,训练任务指向性更加明确,训练的深度也增加了,更优异的是没有了500字的硬性要求,学生写作的热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也更容易得到延续。不仅如此,它还能够有效落实课文预习生字词的任务,并为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添砖加瓦。
“初读赏析”一般要求是在教师依据课文教学重点定下“微写作”方向之后,让“学生在‘裸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向深入”。这样的做法就是教师对学生预习的另类指导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一条佳径。除了文中所述的两个“有利于”学生的点,还有利于排除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窘境,让学生的观点有具体的材料可以凭借,让学生的作文材料库更加丰实。
二是参照王荣生教授的选文分类说将课文分类,为当堂检测“微写作”定向和设计内容奠定基础。文中,陆亚明老师将这类“微写作”分为“定篇类”、“例文类”、“样本类”和“用件类”四种,又补充介绍了“根据具体文本特点,设计缩写、补写、改写、续写等”“微写作”形式。
具体来说,“定篇类”就是经历教材几度变化,其“地位”仍岿然不动的经典作品。这类选文的“微写作”主要考查的是“对该选文权威解说的理解和记忆”。“例文类”就是可作为例文的选文。在实际教学中,只选择其中的一方面作为“微写作”训练内容。“样本类”就是可以适合“为迁移而教”的选文。这类选文在授课之后,主要以“微写作”形式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用件类”选文就是侧重于学习其内容的一类课文。通过“微写作”,训练学生使用课文内容阐述个人的观点或者表达自我的感情。
为此,正担任初三教学工作的我,特意注意了一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第一单元戏剧内容,完全可以用“预习展示‘微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读戏剧;第二单元《藤野先生》可以作“定篇类”“微写作”,引导学生对鲁迅写作目的进行微作文探讨。而第三单元《送行》也可以作为“用件类”“微写作”,引导学生以文中勒罗送行时感情的真假为论题,进行微作文表达等等。
这种“微写作”嵌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真正是一大创举。它使得读写相得益彰,一定能够“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增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引来更多的“源头活水”,让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走得更快也更稳。
2e4��_�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