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觉察到我在很多层面都在改变着。黑色曾经是我️着装的主打色,感觉穿着黑色的我才是我心目中的"我"。但是渐渐的我已经改变了画风,体验最深刻的是今年冬天。冬天在我的观念当中更是应该穿深色的衣服,具体为什么说𣎴清楚,也许只是惯性,但我想这也是大多人认同的。而今年冬天的却我是一个大反转,不仅仅是上衣包括下身衣服都非常的排斥黑色,面对镜中着黑色衣服的我的形象,感觉单调、乏味、暗淡,说不出的抗拒。

一个人做各种选择肯定是来自于想要一种舒适感,与环境与内在的和谐。尤其在一些重要场合、见重要他人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可有时却事与愿违。特别心仪的一件衣服穿去了重要场合却可能因不搭而带来浑身的不自在,本来想吸引他人的眼球,这个时候却希望别人不要太注意自己,因为别人的注意会更加强化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担心自己留给他人𣎴好的印象。那么重点来了,为什么我们想要舒服却选择了让自己不舒服,我们想要的和实际收获的总是有那么一些或多或少的距离。因为我们要么要自我满意要么要他人️满意,或者二者并存,满意的背后隐含着评价,不是来自于自我就是来自于他人,评论系统的运作机制通常不会是满分,因为人人都有自卑心理。我自己梳理了我自己在着装颜色的变化,由黑、灰转向白、蓝,粉,它是源于我心理状态的改变。从压抑、拘谨、凝重、情绪化,到开放、自由、轻松且安静的一个转向,不过我仍然驾驭不了红色那种火热和激情澎湃。

我们面对重要的人和事,总是反反复复地想"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对了or错了"虽然是在等待他人评判但自己却问了自己千千遍,人类善于和自己过不去,善于折磨自己而且还无法战胜自己,最后愿望败给了习性。成功,成了却没有感到有功;富足,富了却没有感到满足。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富足这些东西背后同样隐含着评判。二元对立是哲学层面的东西,一旦落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了不找边际的嫌疑、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所以起起落落的是我们永不停歇的念头,有的瞬间即逝、有的落入心里。落入心里的就变成了我们当下的意义,我们作何解读、赋予它什么,就成了我们的行为的指南针。然后我们继续评判对和错,这回是到了看见的地方,继续徘徊,拿不定主意,纠结、辗转反侧!

真相是,上面这些感觉、观念、起起落落的念头没有一个是真的,都是感官的产品。无论我们想什么,太阳照样升起、夜晚照样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