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思维,化混乱为有序:想清楚 说明白
1.结构性思维的四大原则:
(一)结论先行(二)上下对应
(三)分类清楚(四)排序逻辑
2.结构性思维在记忆中的作用
(一)画结构图加强视觉记忆
经过科学家研究,视觉记忆往往比其他几种记忆更容易被记住。视觉记忆最极致的一种记忆方法叫做影像记忆法。所以在听别人说话,或者阅读文章时就可以顺手画出所听或所看到的内容的结构图,把原先的听觉记忆变成视觉记忆,把长篇的复杂的视觉记忆变成简单的形象的的视觉记忆,这样一来就好记很多。
在江苏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就有记忆力超强的参赛者表示,他是运用了影像记忆法来记忆的。
(二)结构性思维有助于找到联系
记忆的内容是分散、孤立存在于神经元当中的。如果两个记忆本身没有联系,那么他们之间的神经元就没有联系,也就很难被同时调用。生活和工作当中,常常感觉这个人的名字就在嘴边,可就是突然想不起来。好比放在两个地方的球,当需要用到这两个球时,可能只找到一个球,另一个球已经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但是如果将两个球用绳子连起来,在拿一个球时另一个球也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在两个记忆之间建立起联系,比如上下对应也好,分类清楚也罢,都是找到信息和信息之间的联系,这样在同一个纵向当中的记忆,在同一个分类当中的信息,就都能一起被记住,被调用了。
(三)结构性思维有助于加深理解
从小背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对于结构性思维而言,理解是比找到联系更进了一步的联系,就是不仅仅找到的事物表面的联系,还找到了本质的联系。
(四)结论先行有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五)结构性思维有助于整理思路
在面对一堆数量较多又杂乱无章的信息时,可以运用结构性思维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如运用自下而上的概括和总结,概括出主要内容,方便抓住重点;也可以运用横向演绎和归纳,找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在将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之后,就可画出结构图或者运用结构图整理出提纲。如此一来,简单、清晰、概括性的提纲,肯定是回避之前多而乱的信息要好记很多。
当结构性思维遇上职业生涯规划
(一)系统思考型
职场人士在自己的发展中经常反复陷入一种以点带面的思考中,纠结帝们在“北京挤写字间电梯好还是丽江晒太阳好?”“我是应该选择做销售还是选择做HR呢”“老板对我的方案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不是要炒了我啊,元芳,你怎么看?”等等问题间徘徊犹豫,其实用一个结构性模型就可以豁然开朗,5W1H提示的是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展示对一个问题的系统和创新式思考。
What--------做什么,做成什么,是目标;
where-------在哪儿做,是地点;
when--------什么时候做,是时间;
Who---------谁来做,是执行对象;
Why---------为什么要做,是原因;
How---------怎么做,是方法。
把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思考、分类、排列以后,如下图示,可以简化、排序,得出对问题创造的思考答案。
5W1H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二) 问题探索型
传说北大的门卫,如同古希腊先哲,会问你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而在电影题材里,这个经典三问也会时常出现,有一部英国电影叫《垃圾箱里的婴儿》写的就是一个弃婴的人生故事。影片主人公April不停的在追寻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活)?”影片把哲学的思考和流畅的情节结合起来,看起来颇有几分温情脉脉。
现在的时代,一个个村庄已经成为留守儿童的家乡,更多的成年人在自我放逐,人们这个城市走到那个城市,有人要逃离北上广,有人要去大城市寻梦。当你准备出发的时候,不妨用下图所示的结构性思维来思考自己的选择。
我是谁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三)阶段递进型
在网络上有一句流行的话“你现在的生活是由五年前的选择决定 ,你现在的努力决定了你五年后的生活”。
的确,人的一生就象是一株植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中国的先贤早就在《齐民要术》中写下了“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知道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就离不开对生涯发展阶段的认知和理解。
生涯发展大师们把人的普遍性职业发展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以14-25年龄阶段的新员工为
(四)换位思考型
2014年9月3日,百度发表了《90后洞察报告》,报告中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九零后享受着父辈之前的人们从没享受过的自由度,就业观是“认得清现实,择业兴趣为上”,对于职场跳槽,有96.15%的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另谋他就,对于就职单位的选择,个人兴趣高高凌驾于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之上。对于企业的HR们,如何让“小鲜肉”们平衡理想和现实,就成了核心任务。如下图示的结构,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换位思考,在个人意愿(我想做的事)能力(我会做的事)任务(我应该做的事)之间形成重合区,使新员工从尝试喜欢现实任务,从中利用能力突破,调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意愿-能力-任务”结构图
结语:
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那些成功者,既不是最勤奋的人,也不是知识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思考勇于行动的人。在使用以上工具的时候,我从来也没有否认过生涯的不确定性这一迷人的特点。这些结构性思维的运用的前提是职场人士能够保持积极进取向往未来的心态,它在职业生涯探索的过程中是炼金术而不是金手指,只为勇于探索的人们在个人生涯实践中锦上添花。
行动:
1.用图形去分析,作分析,思维导图的运用,打开新的视野。
2.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勇于行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