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讲结构化思维:
1、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2、为什么要用结构化思维方式?
3、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思考?
全书的重点是第三部分,作者给出了8种结构化思维模型,并结合大量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模型来做结构化思考。
在我看来,这本书确实是能提升思考能力的一本书,非常实用的一本书,推荐!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下书的内容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形成认识的一种过程。
信息,经过我们的大脑加工后,会形成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或态度,看法或态度会影响到我们对这件事的行为,最终影响对这件事的结果。
一个人的情绪并非由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的思维方式决定,即思维方式决定情绪。
非常认同这句话,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的做法,有人消极,有人积极向上,不同的做法导致不同的人生命运。
思维决定命运,这话非常对。
如果思维方式成熟,我们必然就会成为睿智、思考全面、轻松做正确选择的人。如果思维方式杂乱无章,没有形成结构,我们看待事情必然就会片面、局限、逻辑混乱,从而在失败里循环。
那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情考虑全面呢?
结构化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方式呢?
结构化思维会把零散、无序的信息,加工成系统、有序的信息,便于我们提高认知、高效工作、正确决策,更有助于实现自我目标。
如果把我们的言行看成一棵树,“看得到”的言行是树干和树叶,思维则是一棵树埋在地底的根,决定枝繁叶茂的基础永远是根,也就是我们成熟的思维——结构化思维的程度
为什么要用结构化思维方式?
结构化思维是一个建立清晰、稳定、有序的思考结构,我们学到这个结构之后,知识体系从零散化到系统化,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
区分事实和感受
要区分事实和感受,有助于我们对事情做出决策
作者举的一个例子,非常有感触:
下属小王跑来说:“同事小张做事一点都不负责。”
如果不区分是事实还是感受的话,可能我们听到这话就会认为小张不靠谱,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未必,这只是小王的一种感受,应该拿实际数据或例子来说明小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观我们的工作中,多用数据和实例说话,少用感受得出的结论。
我们的思考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归纳和演绎
我以前对归纳和演绎的理解比较浅,记得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看到过,但是因为对于这个事情的不屑,没有深入的看。
在结构化思维这本书中,看完这两部分内容后,刷新了我的一些认知,我意识到自己在归纳和演绎思考逻辑上做的还挺欠缺的。
归纳,顾名思义,就是对相同事件做归纳总结,得出一个通用的结论,以便指导对其他相同事情的认知和处理。
我们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都是用归纳法建立起来的,虽然不能得出一个牢不可破的结论,但是却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出一个结论,所以每一个结论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回顾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在不自觉的作用归纳法,比如,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会自动归类对于这类事情如何处理,还有对于人而言,经历一些事情,也会归类,对于这类人,该如何相处等。
在归纳上,我自己还得加大力度,多思考,多归纳。
演绎,是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进行推导,得出具体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演绎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严谨性和一致性。因为推导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必然关系的推理,否则就会经不起推敲,形成逻辑谬误。
回顾我自己,演绎方面,做的不好,主要体现在:
1. 一件事情前后逻辑不通
2.沟通中,抓不住对方沟通的逻辑,看不到对方隐藏的逻辑前提
那如何才能提升在这方面的逻辑能力呢?
作者给出了2种核心思维方式:三段式和常见式
三段式,就是把一个推理过程分成3段:
大前提:一个客观事实
小前提:属于事实的子范畴
结论:根据相关性得出的结论
举例:我工作这么努力,为什么不是我升职加薪
利用三段式分析如下:
大前提:工作努力了就该升职加薪
小前提:我工作努力
结论:应该给我升职加薪
大前提梳理出来后,很显然这个逻辑不通。
结合我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些时候跟别人沟通时,隐隐感觉到对方说的好像哪不对,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如何去反驳,在现在的我看来,其实就是没有把对方隐藏的大前提给梳理出来,如果能明确对方的大前提,在沟通时,也就能很快抓住对方说话的逻辑漏洞,从而能给予精准回击。
这种思维模式,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多加有意识去锻炼,思维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思考?
结构化思维的思考模型有8种:
1.5w2h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