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有些思考,分享一下,也算是抛个砖,看看引回来什么——
关于齿轮联动的比喻很贴切地表达了一个异业联盟各个节点(空间、圈子、资本、商学、智库、人才库、项目)的联动关系,但趋于平面化了。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个“粒子”关系,或者说就是一个“蜂团”。
如果一堆物质的粒子以一个最简单组合逻辑“与周围的粒子保持一个固定距离)作为行为指引,那么这个粒子群就会凝结在一起。这个“固定的距离”长些就是气态,稍短些就是液态,再短些就是固态。。。于是,当你把这群粒子看成一个整体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东西——一团空气或者一滴水。。。于是他就是有适应能力的(我们姑且叫它“团体智能”)。
举个例子哈——水在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但是水外形的变化不是有一个“中心”或者说“领导者(LEADER)”来决策部署的,而是由水里面的粒子自己通过刚才说过的“最简单组合逻辑”自然变化而来的。在内部,粒子A和粒子B按照“最简单组合逻辑”彼此保持一个固定的距离,那么他们之间的关联形态就类似于一个弹簧——距离远了产生引力,距离近了产生斥力。在这个内部有无数个粒子,那么粒子ABCDEFG......之间都有这样的弹簧关系,在遇到强烈阻力的时候,粒子会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便于符合那个“最简单组合逻辑”,于是就改变了外形产生了“边界”。
在异业联盟中,很多人太注重“中心”了。应该说,传统的“联盟”的确是“中心化”的,更是中心化管理的。因为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和利益连接力(就是这个“弹簧力”)不够强烈,不足以维系单个粒子留在这个利益团体中。就如同水面上的粒子会脱离水的“固定距离”限制(也就是蒸发现象),导致容器里的水越来越少。
水越少,能量就越少,但不排除新的粒子加入,比如:CaCl(一种盐)溶解进水中。这种新的粒子会赋予原来的团体(水)以新的性质、属性和用途。这就是所谓的“赋能”。但要做到的是赋能的对象一定是团体而不是某一个粒子,同时赋能后使所有的粒子获利。
只有这样,粒子们才不会拒绝再引入一个新的粒子,比如:二氧化碳。但当这个粒子融入这个团体后,一切都变了!他和之前融入的CaCl产生了化学反应,把粒子形态改变了,变成了HCl(盐酸)和CaCO3(石头)。这就是“孵化”。粒子团孵化出了盐酸并且沉淀了碳酸钙这种物质。这就是“孵化产物”。碳酸钙可能是实体、社会效应、公益、内容等等,总之是输出到团体外部的东西。但这个团体的性质、属性和用途又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团体的成长。
所有这些变化都不是由某一个决策者安排的,而是团体自身发生的。
当然,针对每一个粒子,他是可能有中心的,那是他自身组织架构决定的。但在我们探讨的这个话题里,单个粒子自身的状态和性质就不那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