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

作者: ZJack | 来源:发表于2024-02-21 16:33 被阅读0次

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博学无疑,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或者讲解很难全部理解诗词里的韵味。辛弃疾,虽善化用典故入词,即便后知后觉的认识到其中典故,而事实其词读来自带气场,无疑的上乘之作。

一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就是两个成语,“鲈鱼堪脍”、“莼鲈之思”

代表两个典故。

“莼鲈之思”, 西晋名士张翰。张翰因思念家乡吴地的美食鲈鱼脍而辞官回乡,这个行为被记载为“莼鲈之思”,成为文学上的一个著名典故。

莼鲈之思,带着乡愁味,是文学上的一个著名典故。 远离故土,“秋风起,蟹脚黄” 舌尖上的美味,而味觉带着私人化的记忆,独属一地、独属一季、独属一人, 味觉在季节记忆的加持里, 最是催人思乡时。

清人方南塘游宦天涯,其妻来信讲述了家乡的扁豆已经开花了,心中万分感慨,写诗云:“老妻书至劝还家,细数江乡乐赊。彭泽鲤鱼无锡酒,宣州栗子霍山茶。编茅已盖床头漏,扁豆初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滞在天涯。”连方南塘的同伴“昨读南塘此诗,浩然有归志。”大约也是一种“莼鲈之思”。

据再,其实张翰辞官的“莼鲈之思”,其实是一种时局的审时度势的自我保护。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然壮志难酬“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是“杀敌!杀敌!杀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或刚柔并济或寄情田园似地流淌在词作之中。

“休说鲈鱼堪脍,”

国家尚且风雨飘摇之中,黎明百姓还生活在在水火之中,又怎么能 贪得一嘴口欲之欢的一己之私,而“鲈鱼”夺志呢?

又或者,只知买房买田地置办家产,而无大志。

整首词读起来,辞气激扬的金石之声,很刚,艺术手法上的神来之笔来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红巾翠袖”,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

这首词,绝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相关文章

  • 2017-11-10

    刚柔并济

  • 销售技巧:8条销售法则,很短,很精辟

    1刚柔并济 做销售,刚柔并济是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大展身手的法宝之一,既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自信与霸气,又要有...

  • 2021-08-23

    一阴一阳,刚柔并济,太刚易折,太柔易迷,刚柔并济,一柔一刚,交融并进,谓之神!道理听着,似有几分明白,可现实生活中...

  • 【第十二课】刚柔并济:文化在刚柔的反拨中前行

    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十二课】刚柔并济:文化在刚柔的反拨中前行 刚柔并济:刚中带...

  • 刚柔并济

    老子的老师叫长枞,长枞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伸出舌头问:“这是什么?” “这是舌头。” “牙齿...

  • 《刚柔并济》

    强势的人未必是强者。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如何让自己委屈求全的人。 刚者易折,柔则长存。 “任性是你最大的敌人...

  • 刚柔并济

    在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之中,并没有什么善恶终于间的观念,只有阴阳刚柔的观念。,额,善恶好坏,这种两极对立的观...

  • 刚柔并济

    我老爸是一个很man的男人。 运动,貌似没有他不懂的。 游泳、溜冰、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我全部都是跟他学的...

  • 刚柔并济

    里里外外一个女人,不过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女子。粗粗喇喇一条汉子,也只是一个自诩粗糙的女汉子。但如果你的外表足够女人,...

  • 刚柔并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刚柔并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ai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