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十二课】刚柔并济:文化在刚柔的反拨中前行
刚柔并济: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强的与柔和的互相调剂补充,恰到好处。语出汉代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不少人认为,西方文化主动,中国文化主静;西方文化偏刚,中国文化偏柔。专家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虽然令人莫衷一是,但这恰恰说明了,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刚与柔两方面特性,甚至阳刚与阴柔两方面难分轩轾。
先来看《尚书》和《诗经》,这两部典籍里充满了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进取气息。但到了《老子》,又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风景。虽然老子提出过刚柔相济的思想,但是《老子》一书中,论阴柔远比论阳刚多得多。他似乎有很强的贵阴柔的思想倾向。不过与孔子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老子其实是外柔内刚,而孔子则是外刚内柔。
文化似乎是在不断的反拨中前行的。老子的思想似乎是对周文化的反拨,孔子的思想似乎是对老子思想的反拨。而《周易》则是对两者的调和。“刚柔交错,文明以止。”《周易》的思想明显更为中和,可以说,《周易》继承了周代积极进取的阳刚精神,继承了老子的辩证思维和阴柔阳刚思想,并吸收了孔子外刚内柔的精神与思想,将阴柔阳刚并济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至此,刚柔并济的中华文化品格基本形成。
刚兮柔兮,扑朔迷离。中国文化的刚柔兼济的,难以说清是以刚为主还是以柔为主。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的反拨中前行的、进步的。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还要砥砺前行,让中华文明熠熠生辉!
2022年3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