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司马光最深的印象就是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当时就觉得司马光非常机智聪明。
后来又读了他撰写的《资治通鉴》,对他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现在对于这位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政治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司马光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提出了许多系统的改革政治弊端的主张和措施,熙宁年间,他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领袖,元祐更化后,他全面废除新法。
在司马光去世的一千年里,有关司马光的政治主张及其具体内容,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
这里主要谈到的是方诚峰和林鹄两位学者的观点。
方诚峰在《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的第一章第二节探讨了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主要对司马光经历的仁宗到哲宗时期的政治主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主要持的观点是:
司马光在其政治生涯中,面对不同的政治问题,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论述重点,这些调整体现了司马光政治主张的创造性和建设性,即林鹄认为,换言之,就是认为司马光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
而林鹄对此持不同的见解,即撰文与方诚峰商榷,他持的观点即认为:
司马光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论述偏重点,但并不代表着其背后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相反, 在整个政治生涯中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直是以“为政有体,治事有要”为核心,司马光不仅重视君主的核心作用,同时也重视政治变革。
两人对各自的观点都是分朝代展开论述,具体论述了各个时期司马光政治主张的侧重点,同时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司马光政治主张的演变过程。
仁宗后期
方诚峰: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一直是君主扮演了核心的角色,而这也是仁宗时代最为强调的,司马光固然不会说君主不重要,但此时他的重点已经不在君主身上。
司马光认为,政治秩序的维持就在于继承君主的素质,而政治变革的起点,就在于君主本人是否能做出改变。
司马光在嘉祐六年进呈的三道札子以及《五规》,司马光通过这些札子,都向仁宗暗示,宋代之所以有危机,是因为君主的作为,君主的振作是一切政治变革的核心。
而《五规》完整的体现了司马光对于宋代政治更革的出发点、路径的思考,这是在劝说宋仁宗进行改革,但其最核心的论调就是敦促宋仁宗要警醒,有为。
因此司马光在仁宗后期的政治主张重点一是君主,二是有为。司马光始终认为君主是整个政治秩序建立的核心,他不太关心具体的创法立制问题。
林鹄:司马光既强调君主在政治变革中的核心作用,同时也重视制度变革,君主与制度并不是主与次的关系。
同样是以司马光进呈的三个札子和《五规》为例,林鹄认为,司马光强调的君主有为,并非是作为行政改革的对立面提出来的,恰恰相反,两者本质上是一体的,君主坚持明辨是非的根本表现,正是坚决支持正确的,必要的改革方向。
司马光进呈的《五规》,首先就是想要激发仁宗这位在他看来姑息无为的君主的雄心壮志,同时他更强调的是,此时宋朝制度还大有问题,而仁宗要做的恰恰就是创法立制,为仁宗之后的“继体之君”,留下万事基业。
(下文在探讨英宗、神宗、和哲宗朝)
感想: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则史料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解读,平常应该多锻炼自己史料的解读和思考能力,同时对于在论文中看到的某一则史料,可以找出它完整的上下文,或许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