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则故事,说的是米芾小时候学书,他拜一书法大师学书,那个书法大师很怪,也很吝啬,竟然要他用一两银子买一张宣纸,如果米芾不愿意,他也不勉强。米芾很喜欢他的书法作品,再加上他父亲本来就是土豪,些许钱财他也毫不在意,就答应了。但等他真正拿到一两银子一张的宣纸临摹大师的真迹时,他又舍不得了。一两银子一张宣纸呢,他还不可能穷大方,过去一两银子抵得上一个农家一个月的开销呢,他不能随手一写就把这张纸糟蹋了,那样不是暴殄天物吗?于是,他在用宣纸临摹大师真迹前,都用毛笔蘸着清水在一方青石板上练习写字,直到把大师的字练得熟透透的,他才把宣纸拿来郑重其事地写字。后来,米芾成为一代著名书法家。
这则故事给我以从来没有过的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地去做,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跌倒,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譬如写作,我们要认真地对待,不要怕人家笑话,不要怕别人褒贬的一无是处,要知道自古以来文章就是糊涂始,有什么可以怕的呢?所以要去写,大胆地写,要把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写出来。
当然,一锹挖不出个井,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不要指望写一天两天,就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不要被当下作家满天飞而诱惑,静下心来,去好好地写;要像精卫填海一样,精卫虽小,但她志向远大,她有要用石子把大海填满的宏伟抱负,哪怕终其一生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那种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
米芾学书时,他在一块青石板上反复练习书法,直到练习熟了才写到宣纸上去,他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去学书,根本没有想过怕人嘲讽挖苦,所以,他最终成为北宋的一名著名书法家。我们从他学书中也要悟出一个道理,我们在简书中写文章,就要当做像他那样在青石板上练习书法,我们也要把在简书中写作当做练习写作文章。不要被一些人嘲笑就放弃日更,不要因为无意或者无知写错几个字就放弃写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况且嘲笑你的人,他(她)不一定就不写错别字,他(她)不一定就不会把一些词语理解错,所以我们也不必睚眦必报地揪住他们的辫子不放;我们要像米芾学书那样,在青石板上写得不好,从头再来,再接着写,永不言败,永不放弃,一遍写不好,再写第二遍,我们在简书中,第一天写不好,第二天再接着写,甚至于n天写,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为止,还远远没有结束,又开始学习写别的体裁或者类别的文章。生命不息,写作不止。要把爱好写作变成骨子里的爱好,在人生的路上,披荆斩棘,逢山开路 ,遇水填桥,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总之,我们不要对别人的文章吹毛求疵,而要对自己的习作严格要求,每天写作文章时都要像米芾学书那样,哪怕是在青石板上练习书法也是非常认真的,我们在简书上写作,也要认真写,打起精神写,哪怕出了简书谁也不知道你,你也要认真写,因为你练习写作是为了你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茁壮成长,而不是为了“十年寒窗人不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奋斗吧,希望在前,光明在前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