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中有个词叫做“homeostasis”,哲学中也很适用。我个人是比较追求稳态的,但是这种稳态不等于“repeat”,更多的是自身的“self cycle” 我不太喜欢“时间证明一切”,时间就是时间,很唯物主义,它只负责一分一秒过去,它没有那么多作用,那些无论淡化的还是加深的,都是你自己的焦点变化。很多人都会说一句话“可能年龄越大越看开了”,这是很通俗的说法,实际上本质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焦点在不断转移。二十岁回头看小时候因为吃不上糖而哭的烦恼,已经不是烦恼,三十岁回头看二十岁失恋的烦恼,也不是烦恼,四十岁回头看三十岁创业的烦恼,也不是烦恼。如果你到了三十岁才经历二十岁的烦恼,那你照样会哭得像个十岁的孩子。人生没有什么遗憾这一说,该你什么时候遇见的什么事,都是你躲不开的,你从这件事上的收获,只能为下次遇见同样的事而谋福音,你从这件事上摔的跤,也只能为了下次不再摔跤,而已经发生的就是发生了,接受就好,不喜欢看文艺的矫情电影,比如烂大街的那句“后来的我们有了一切却没有了我们”。话虽然油腻,但其实就是这个理。这是很多人觉得遗憾的地方,可是这不是遗憾,在你们当下经历的时候你确实不具备经营感情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在年轻的时候一腔热忱用自以为是的方法去全身心地爱过一个人,好听点会把它称作“百分百真诚”,其实本质上就是不会,不具备这种能力,只能全盘托出而不管对方是否接受。就像你不会玩这个游戏,你的每一次试水都是为了下次能进步,不那么菜,感情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别人用来试水的那个人,同样对方也是我们用来试水的那个人。好的感情评判标准并不是以婚姻作为收尾,因为有很多人根本不想结婚,婚姻只是感情的一种存在状态而已,不想结婚只是因为我不想要这种感情的存在形式。但是世俗的观念会以是否走到婚姻的殿堂来作为对一段感情的评价,比如两个相爱的人结了婚,大家会说嫁给了爱情,比如两个相爱的人最后分道扬镳,大家会说遗憾可惜。但,发生即合理,存在即合理,当某一天你真正具备了如何爱一个人的能力的时候,你想结婚的时候,你会选那个最合适的最舒服的,但是那个人是你最爱的吗?真的未必,但是就不爱吗?也不是。只是那种全身心完全做自己,全盘托出的爱,不管方式对不对,那份绝对的真诚和付出,真的不用吹,每个人,这辈子最多一次,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过。因为精力有限,因为顾虑很多。幸运的人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但是更棒的人是能喜欢上自己所选择的。精力真的有限。
所以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用婚姻收尾,东飞劳伯西飞燕,也未必是因为不爱。首先,以我当下的心理状态,我确实不想结婚,并且也具备一个人能活得很好很快乐的能力。如果有一天,我想结婚了,我的结婚誓词绝对不会说“感谢自己能嫁给爱情”,我会告诉我的先生,“感谢你,让我愿意选择以婚姻作为我们感情的下一个存在形式,进行人生的下一阶段,感谢你的表现,让我信任你,而愿意把我们的感情用法律的形式绑定在一起,而最应该感恩的,你也好,我也罢,我们都应该感恩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试水的人,才让你我有了如今的天时地利人和。”
当下的心态很平和,性格很温柔,这种柔和的力量,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胜过一切言语。无论是辩证法还是传统文化的周易,讲究的都是中庸,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成熟的标志不是敢爱敢恨,成熟的标准也不是非对即错,是即好即坏,祸福相依,是没有戾气没有厌气没有怨气,是温柔,温柔对待所有的事物,不一定非要求个结果,就像π循环,没有结果就是它的结果。我们可以允许sad,但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事情的评判标准是因为它ba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