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下)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下)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7-16 06:00 被阅读0次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第二十七章)

温故而知新。温故,是问学、致广大的过程,知新是尽精微、尊德性的过程。

敦厚以崇礼。前面是讲治学的功夫,尊德性与道问学、致广大与尽精微、极高明与道中庸、温故与知新,都是相对的概念,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它们没有先后之分,是同时进行的。敦厚以崇礼,则讲治学的态度和作风,敦厚是态度和作风,功夫必须切实,落到实处。崇礼,前述功夫的落脚处。在实践中,儒家修身治学的功夫,最后都是落到礼上的。

朱子说,尊德性,是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的功夫,道问学,是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的功夫。尊德性和道问学是修德凝道的基本头绪。

道体之大,是说道体为本,道体之细,是说用之广泛。修德凝道,与“苟不至德,至道不凝”呼应。

朱子说:“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属也。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差,处事则不使有过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所未知,节文则日谨其所未谨,此皆致知之属也。”这应该是解释“敦厚以崇礼”的。

最后,朱子说:“盖非存心无以致知,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故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圣贤所示入德之方,莫详于此,学者宜尽心焉。”朱子这是强调尊德性而道问学,提示这五个方面是圣人教诲我们的修德之方。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中庸》第二十七章)

这是对“敦厚以崇礼”的阐发。地位是外在的东西,在上位的不依仗崇高的地位而傲慢无礼,在下位,不因地位卑下而心生不满,表现出离经叛道,愤世嫉俗之态。倍,反也,鄙俗也。

国家有道,君子可以建言献策,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无道,没有机会参与政事,默默无闻中,内心依旧从容,就是不失去对圣人之道的信仰。容,包容,从容。包容,心胸光大,从容,不因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

子思说,诗经所说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就是这个意思。明,明善,明明德;哲,知也。保身,出污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明哲保身,非常高的一个境界,不怀好意者故意歪曲明哲保身的真义,把“保身”解释为保全生命,不学无术者以讹传讹,明哲保身竟然沦落为一个贬义词,进一步中庸之道也被污名化,岂不可悲。

------《中庸章句》审读39

相关文章

  • 内在的德性

    《中庸》中说: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尊...

  • 2019-12-17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苟不至德...

  • 反思:修德凝道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苟不至德...

  • 新年你好•新征程迈步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

  • 古籍名句: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

    1、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解释: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

  • 心想生正解:“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 每日一思第642天(中庸)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居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

  • 格物

    5w1h加之阴阳时空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博学审问深思明辨笃行。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

  • 敦厚以淳 稳固为安

    序 东经119度05分,北纬29度61分。东汉建安十三...

  • 易经小故事《鲁恭敦临吉无咎》

    这是临卦的第六爻。 敦,敦厚。此爻是讲人君在上以敦厚治民,就会吉利无咎。敦厚是人的内在品德,故该爻《象传》说“敦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ct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