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静静读《论语》(十三)——子曾经曰过的人际套路

静静读《论语》(十三)——子曾经曰过的人际套路

作者: 杰希的四叶草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6:16 被阅读97次
    静静读《论语》(十三)——子曾经曰过的人际套路

    刚下班就接到小伙伴电话,一路上听她吐槽自己那个‘’不识好歹‘’的闺蜜。‘’你说,她是不是有病啊!?自己不会搭配,还听不进我的建议,土得要死,说说她居然还跟我翻脸哦!巴啦巴啦巴啦~~~‘’

    扶额收起心中的无力感。曾几何时我也如此受伤过,但渐渐发现我以为的许多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桥段,其实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当时陷入这个坑而不自知,直到读了《论语》才恍然大悟。越是研读《论语》越是感受到夫子的大智慧。这本薄薄的书的价值在于许多道理放到如今都适用,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参考书。

    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关于人际交往子曾经曰过什么!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 子贡问如何交朋友?孔子说:“忠心劝告和善意引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算了。不要自找侮辱。”

    看到了么?夫子早就把与朋友交往的礼仪讲透彻了。朋友之间本就是独立平等的,为友之道在于分寸,即使是友善的忠告也应该适可而止。不被接受就算了,否则容易自讨没趣。现如今志趣相投能为友、圈子背景相似能为友、甚至只要是能说上几句话就称呼为友了,在大家都崇尚自由,彰显个性的现代,‘‘我‘’是一个很重要的字,每一个个体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发出我的声音、亮出我的观点、展现我的风采。你向朋友提建议,觉得是在提供帮助,他没有采纳。于是你苦口婆心地说了一遍又一遍,心生委屈玻璃心碎了一地。可岂知你的好意听在别人耳朵里可能就是叽叽歪歪的王八念经。不懂得适可而止随时可能被拉黑,友尽。

    仔细想想,夫子的这个套路不仅适用于朋友间,其实家人、同事等交往都需要把握一个分寸。如何去做?其实夫子也有讲过。那是一个被大家误读和误用的套路,同样也是出自《论语》——‘’察言观色‘’。原文如下: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闻。”

    【译】 子张问知识分子如何才可以做到“达”?孔子说:“你所谓‘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国家中有名气,在宗族中有名气。”孔子说:“那是名气,并不是‘达’。所谓‘达’,是正直而讲信义,注意别人的言语、容色,总考虑如何退让。这在国内一定普遍受敬重,在族内一定普遍受敬重。好名的人,表面仁爱而行为并不符合,自以为很成功。这在国内有名气,在家族中有名气。‘’

    这段话很长,夫子主要讲的是怎样做一名君子。这里要说的重点是‘’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句话,它后来被有些人误解为小人谄媚的墙头草技能。但仔细读《论语》,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就能了解其实它的本意是注意别人的语言、容色,考虑如何退让。夫子讲的是一种在与人相处时尊重别人的方式。

    关于人际交往的套路孔子讲过不少,之前我在文中也有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良恭俭让‘’。这些子曾经曰过的套路跨越千年依然能做为人际交往的金科玉律。掌握和践行好,虽不一定让你无往而不利,到但至少不会让你无端上了别人黑名单而不自知。

    静静读《论语》,书还很长,容我慢慢求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静读《论语》(十三)——子曾经曰过的人际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hj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