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电视栏目,大概讲述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经常在街上撒钱引起围观的事。
民警同志将老人的50多岁的女儿叫至派出所进行了批评教育,劝说女儿要多关心老人。节目的核心思想大致是反映基层民警同志对老人的关心照顾。
但是我却记住了镜头前50多岁女儿的哭诉,她无奈地说:自己曾经劝说过老人无数次,不要独自上街,但老人脾气恶劣的对女儿说不用她管。
女儿不忍心将老人独自反锁在家里,所以也就在上班的时候,无法阻止老人经常独自上街做一些不同凡响、稀奇古怪的事情。
或许民警同志是有爱心的,但是女儿的爱心却同样的真挚,只是她已经没有能力管好老妈的行为了。
在生活中,可以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许对年富力强的青年来说,“记住”很容易,可对“向死而生”的老人来说,“记住”却很难。
从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中可以得知,当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我国每年平均有30万阿尔茨海默症新发病例,今天又看到一个新闻说,发现了一名19岁的孩子患有此症。
前两天接爸爸出院,就看到他邻居床—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88岁的老人家对着两个女儿、女婿四个人大发脾气。老人甚至走到护士台拍桌子敲门,因为他想要出院。
女儿始终是笑的,女婿扮起了恶人,但最终还是制止不了老人暴躁的行为。连护士台的小姐姐都躲了出去。最终只能等着老人累了回到床上,住院区才得以安宁。
可以说“斗智斗勇”在无数个家庭中上演着,他们守望的、他们陪伴的是值得全社会共情共力去投入更多精力呵护的群体。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初期难以被发现,当我们意识到父母老了病了,才想起来陪伴则为时已晚。
论语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尽孝是一生的事,不必等待父母变老。
但现实中也有很多五六十退休的儿女,伺候着80、90的父母,虽说尽心尽力、竭尽全力,仍得不到老人的感谢,甚至得到的是辱骂、拳脚相加。儿女们虽然痛苦着,但依旧没有放弃,毕竟忘记自己、爱发脾气的是自己的父母!
亲情伟大来自于我们的心经得起考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