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99804/bf962e35b5cc2ed7.jpg)
我们在阅读《正面管教》《全脑教养》等育儿经典书籍时,多数都会被教育要“和善”,要与孩子们做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下,父母偶尔的显露威严和“暴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儿方式,这要从昨天我们家发生的一件“暴力对抗”开始说起。
经历是这样的,我们家娃邀请了同学到家里玩,我们当然是欢迎的,玩了一大会后她又想去同学家玩,但是已经比较晚了,我们没有同意,等送走她的朋友后,她选择和我们对抗,晚上睡觉前,常规都是要完成英语复习才能睡觉,但是她今天第一次大叫大闹,不愿意复习,还挑衅式的要看电视(我们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不准她晚上看电视了),我本想和她好好谈谈,但是换来的是她的大哭大闹,我看到的是完全被“杏仁核”的下脑主宰的一个angry gilr,尖利的叫声响彻了整个单元楼,我都被吓住了,补充一句,她今年4岁半。
我开始努力的回想正面管教里教授的该如何应对,我找到了两条:
1)共情:拥抱、帮她擦干眼泪,深情的望着她说:“宝贝,我知道你很难过。。。”——不顶用,哭声又大了
2)冷却:那你自己在这里坐会,等到不哭了,咱们再聊聊今天的事情。。。——不仅哭声更大了,还开始摔东西了
当我极力要控制的时候,老婆冲出来,啪啪两脚(其实很轻,不会伤到她),我家娃居然愣住了,她没想到她的以前经常使用的伎俩居然不顶用了,妈妈来真的,我看到她在内心的挣扎,她觉得这样下去估计自己无法收场,所以减轻了哭声,悻悻的走到沙发边哽咽起来。
这时候就是关键的“The Moment"了,我觉得我老婆做的特别棒的就是,走到沙发边把她抱起来,跟她说:“宝贝,我知道你不能去朋友家感觉很不好,但是人家家这么晚了也要休息的,你过去了会打扰到大家的休息,所以爸爸妈妈没有让你去,不过你因为这件事情和我们生气是不对的,摔东西也是不对的,希望你能理解爸爸和妈妈,并且也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娃仔就眼泪朦朦的看着她妈,然后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就默默的走过去把仍的东西收拾起来放回了原处。
就这样,一场历时15分钟的对抗风暴过去了,通过这个案例,其实我们能够看到育儿经典里经常会提到的场景:
- 孩子和大人都可能会瞬间陷入到“杏仁核”下脑控制的原始状态,被情绪所牵引,进行激烈的冲突,而这场冲突中,其实孩子是弱势,她们肯定会被我们吓坏了;
- “管教”的第一步是“管”,这个阶段主要是使用和孩子们达成共识的规则、流程来约束孩子,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所以他们会试探性的去破坏这些束缚他们的规则,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定”的执行以前制定好的规则,如果越界,那就要严厉的“管”起来,不能心慈手软,让孩子看到边界在哪里;
- 但是“管教”的重点还是“教”,在管理后要进行“教育”,这才是冲突发生后最重要的环节,让孩子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件来学习和了解一些规则和边界,当然还有这个世界充满的爱意。
所以,回到《正面管教》这类书籍的核心,每次的冲突和问题其实都是一次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不要放过这样宝贵的机会,和善且坚定的“暴力”是需要且合适的。
[2/100] 25分钟挑战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