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诗词读书首页推荐
享受被骂的滋味(兼论骂人的价值)

享受被骂的滋味(兼论骂人的价值)

作者: 费蜡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10:19 被阅读87次

    关于骂人,梁实秋是极有研究的,专有一篇《骂人的艺术》的文章。但到底所论不深,多在骂人之术的范畴,说是艺术,实际是技术,很有补充研究的必要。

    不过,梁先生令本人深以为然的是对骂的界定,尽管其文没有明确提及,但所言概非世俗理解之骂。

    世俗之骂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用粗鄙而恶意的语言侮辱人,这大约是必须用了脏话并恶狠狠恨得的一骂致死才算解气的。另一种仅仅是指训斥,虽然亦大有情绪在里面,究竟还不够力道。

    本文研究的骂,盖介于两者之间也。虽有斥责望其悔改的侥幸,但情绪更为激烈;虽情绪激烈,还不至于出语太过粗鄙,——至于内心如何并不在此论;然则要说大旨不为侮辱,却也实在内心怀着鄙薄的恶意,也谈不上善言。

    网络上公知骂政府、五毛骂美帝,都属此类。若以称失业为下岗、称亏损为负增长、称饿死为营养性死亡的官方语言智慧,那这种骂人足可称为“情绪化批评”了。

    单方面的“情绪化批评”,叫骂;双方互相进行“情绪化批评”乃至“情绪化辩论”,则叫“对骂”。此当今网络之大观也。

    总而言之,此骂有四个特征。第一,情绪必须有,或者恼怒,或者喜怒,或者怒而假装不怒;第二,鄙夷必须有,都以高高在上的智商优越感俯视对方;第三,道理必须有,双方各持己见,虽有恶意为底子,到底还是各讲道理为要;第四,失望必须有,虽则当头棒喝,却不指望其有望醒来。

    若然,则问题大大地来了,尤其正中持“无用论”者的口实。若也以有用无用论之,实则尚算有用的。诸番对骂,大约都是公开而为,引无数人竞围观,大有骂给别人看的意思。

    这完全符合“真理越辩越明”的圣训,旁观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还是大有益处的。对骂双方都希望藉此将中间派往自己这一边拉拢一些,以不辜负初衷。

    孔夫子见到宰我昼寝,上来就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见到原壤大呲啦地晒太阳,上来就骂“老而不死是为贼”,不仅骂,还动了手,“以杖叩其胫”;听说地方干部违规大搞娱乐活动,骂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副公知嘴脸。

    此骂虽对宰我、原壤及季氏等直接被骂对象未必大有裨益,却意在引鉴众人、澄清风气,并且泽及后世,其善莫大焉。此夫子之骂也。

    国学大师熊十力尝建议徐复观多读书,后问其读书感悟。徐复观大讲最近所读之书中的谬误观点。熊十力听了一半就大骂起来,今存录如下:

    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如此骂法自然看不出学者的温良恭俭让,也看不出世俗所论的涵养,要是一般被骂者,大概要白白受一场骂,心怀愤恨而恨不得骂回去,至少说熊十力“不会尊重人”是免不了的。

    但徐复观后来回忆道:

    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这骂受得值,何哉?不是去指责骂人者的涵养,不从内心见骂而抵触,而是反求诸己,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挨骂。如此想来,即便对方骂得偏激,骂得绝情,也多可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然,并非所有骂都值得反思。尤其被骂后找词儿骂回去的骂,实在是为泄恨之便,搜罗素材,其逻辑就远远地到了爪哇国去了。故此类不反省而信口的回骂大可不必理睬。只有骂的发起者之骂,因为有的放矢、借题而来,故多为有价值之骂。

    然则庸众之辈挨骂后,绝无此类妙想,而是搜肠刮肚要找借口骂回去。倘若实在找不到,也要另辟蹊径说说不该骂的道理。

    如果对方文化低,就说你欺负比你文化低的;如果对方没鼻子,就说你怎么能欺负残疾人;如果对方是女人,就说你竟然不尊重女人;如果对方岁数大,就说你不尊老;如果对方是老熟人,就说你不讲情谊。这些都没有,那就说你骂得不够优雅。总之,从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被骂。

    围观的吃瓜群众,倘若从骂语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马上会把被骂者引为同类,自感也被骂了。于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哄起而同仇敌忾,一起出来讲讲道德了。本来大家未必知道你恰好有这些弊端,现在跳出来自证了。

    能不骂还是不要骂,有话好好说为好,自然是好上加好的事儿。但世俗社会里,即便有话也未必对你说的却大有其人,任你出丑丢人而不言,倒还不如当头棒喝你的人对你有益。

    如此说来,骂人者也非仅有一种。禅宗把骂当作修炼,立有“面骂、喻骂、自比骂”三大修行法门。禅宗之骂高深不可测,本人将骂亦为三类,以便世俗之理解,即当面骂、背后骂、心里骂。

    当面骂的,并不顾及自身的安危,没有保身的明哲。就是得罪你也自以为当骂,甚至怀着骂不过来就绝交也不姑息的痛心。虽世俗所谓的涵养有缺,确实是坦荡君子。

    背后骂的,当面不想得罪你,背后议论闲言淡语。再次见面,一团和气,你并不知道此人曾经在某个场合、某个人群间诋毁你。此类人你会以为是涵养之士,从不见其动粗开骂,实则是懦弱小人。

    心里骂的,对面笑盈盈,心里的骂词如何恶毒你并不知。非但不让你知,说不准还要夸你几句。于是你感激不尽,以大道相同而深深引为友好,岂不悲哉。此类属于会来事儿的聪明人。

    很多被骂者喜欢背后被骂或心里被骂的温情,至少当面不曾丢份儿,这当然也符合这些被骂者的本性,也符合世俗社会的本相。但这两种骂,似乎都不及当面骂更符合道德之论。

    论起道德,还是梁实秋说得透彻:

    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

    该骂不骂,一团和气,那是乡愿。该骂不骂,任由发展,眼看着你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不负责。

    是故,骂人者必有菩萨心肠,济世情怀,有见义勇为的勇气,有肯于牺牲的精神,并不惮于当头棒喝之后的反弹。

    何以知之?因为其所骂的诸事,其实都与己无关,并无私利可求,在外人看来实属无聊之极。如此大公无私之士,古已有之,今而却奇缺了。

    爱讲泛道德和泛涵养的,当详加参知。若平时不甚读书,又想增进,有幸找人被骂一通乃是进步的阶梯、向上的捷径。如果你竟然混到连肯于骂你的人都找不到,那大概早已彻底颓废多时,连以骂的方式助人为乐的人都抛弃你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享受被骂的滋味(兼论骂人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kf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