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詹姆士·普罗察斯卡的“行为转变阶段模式”(TTM)理论。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一个连续的阶段性过程来达成改变,包括:
•未准备阶段:否认;根本没想去改变。
•犹豫不决阶段:抗拒;充满矛盾情绪。人们会采取拖延的行为,或是通过给自己捣乱来避免面对改变。
•准备阶段:准备付诸行动。
•行动阶段:进行改变。
•维持阶段: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改变后的成果,但这并不代表不会倒退。
2.如果你要分享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真相,那就意味着你需要面对这个真相,但同时你也将获得一项回报,那就是自由。真相能把我们从羞愧中解放出来。
3.如果对于过往还存有未释怀的遗憾,那就会感到沮丧和无望,从而导致我们陷入绝望境地。
4.“强迫宽恕”:有时人们选择宽恕是为了摆脱一个创伤,他们需要通过原谅那个给他们带来伤害的人来走出创伤的阴影。
5.人们常常迫于压力去原谅别人,到头来如果做不到还会认为是自己身上出了问题,认为自己不够开明,不够坚强,或缺乏慈悲之心。
6.有时我们渴望别人原谅,只是为了自我满足;我们祈求别人的原谅,只是为了避免要自己原谅自己,因为自我原谅更难做到。
许多人会为自己犯过的错误折磨自己几十年,哪怕已经真心尝试去作出弥补。
7.卡尔·罗杰斯提出“以来访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治疗,这种治疗的核心原则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积极、健康的关系,是评判治疗是否成功的必要标准。
8.治疗师应当保持热忱,不带偏见,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相信来访者在一个充满鼓励和接纳的环境中有能力获得成长。
9.当人们自欺欺人地以为还拥有大把的时间,他们只会变得懒惰。
10.大多数人所谓的被吸引的感觉:可能是吸引他们的一种外貌的类型,也可能是一种性格的类型。但在这种类型背后隐藏的是一种熟悉感。这些都并非巧合。
“我们将自己的原生家庭内化,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的主旋律”。
一行精华: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包括:未准备;犹豫不决;准备;行动;维持五个阶段。
我们祈求别人的原谅,只是为了避免要自己原谅自己,因为自我原谅更难做到。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其核心原则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触动,反思,改变:
1.要能够自我分析,意识到自己处于“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的哪一个阶段,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迷茫、焦虑等负面情绪。不过这需要自己足够的冷静,因此有必要找个人聊聊,寻求他人的力量对自己的关键帮助。
2.对于自己曾经的过错,抗拒和逃避是我们下意识的选择。因为一旦直面,就会陷入自我评判,要自我原谅之后才能接受现实,否则就会被悲伤、悔恨、自责等负面情绪包围,那还不如逃避显得轻松。
但过去发生的事已经无法改变,终究会有直面的那一刻,逃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都需要勇气来让自己放下和释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