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许多事,才明白抄近路的结果是走了远路
记得原来的一位领导在讲课的时候说过的一个段子:
”花小钱办大事的人,是能人;
花大钱办大事的人,是一般人;
花大钱办小事的人,是笨人;
不花钱办大事的人,是————“
听众正在猜是不是”更能的人、卓越“之类的答案,领导一语道破:
”是骗子“
台下一片哄堂......
自己也经常拿这个段子,讲给员工听,教育他们,要相信投入才会有产出,不要相信不劳而获的事会发生,因为”天上掉馅饼,不是圈套就是陷阱“。
自己给员工这样的道理讲了很多,发现自己却进了这个误区,特别是近两天读了《跃迁》这本书之后。
今天又把之前读过的《德胜员工守则》拿出来翻了翻,特别看了看德胜的价值观中”不走捷径“这一条,感触颇多。
《德胜员工守则》
《跃迁》一书讲到幂律分布,即我们熟悉的二八定律。书中指出:
幂律分布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住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如果我们想获得系统更大的推动,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进入到头部,而需要做的就是关注所做事情的20%,再在这20%再找到更重要的20%......然后,专注去做。
如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连续每天早上6点发布60秒的语音,如唐家三少连续15年不间断日更小说,如曾国藩的筑墙挖沟的“打呆仗”......他们分别都找到自己的重点关键,然后专注去做,而专注这件事情,与能力天赋没啥关系,最主要的就是拼毅力、拼坚持、拼时间。
比如学习书法这件事,基础就是临帖练习,否则看再多的书,知道再多的理论,也是写不好字;
比如箫埙这件事,基础就是长音练习,要是这方面不投入时间精力,只吹些流行的曲子,也是底气不足音色空泛;
比如员工培养这件事,基础是人品甄选,如果只注重能力就以为发现了一个宝,最后才知道能力可以培养,而习性与习惯可能用多年时间也无法改变。
各种的基础
所以,走了捷径快速达到一个短暂的目的,最后的结局,却是用更多的时间去补之前落下的课程。
因为错误的书写方式需要花时间去纠正然后才能遵循法帖;因为没有长音的强化练习,高级的技巧还是无法达成;因为忽视人品的“能人”,在离开的时候,会带来更多的破坏。
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所以,走了捷径,捡了便宜,最后还是要还帐的。
所以,踏踏实实走该走的路,才能走的安稳,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