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S001+曦萍+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S001+曦萍+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作者: 曦萍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5:57 被阅读16次

    1. 用课堂上介绍的阅读方法,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推荐,500字以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  《洋葱读书法》推荐

    从小就被灌输一个观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年幼时懵懂无知,对这句话理解的并不深刻。直至快到不惑之年,才终于明白想要改变和掌握自己的命运,读书是绕不过的一个关节。但是,就如何进行读书,要怎样才能将别人的知识据为己有自己还是茫然无绪,然而就在这时,我偶遇了《洋葱读书法》。

    这是简书一哥彭小六写的一本关于读书方法的书,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撇去艰难晦涩的理论,用游戏化的手法将各种阅读方式讲的深入浅出,这也许就是彭小六式文风得到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在本书中,通过鹉哥、章鱼哥、剑士、导航员、机械师、掘金匠人这六个角色分别介绍了阅读的注意事项、碎片阅读、快速阅读、卡片笔记法、主题阅读、深度阅读这几种阅读方式,在最后通过黄金海盗团又介绍了通过阅读,知识变现的一般流程和步骤。在这本书里,通过拟人化的表达、游戏化的方式,使阅读像玩游戏那样轻松。

    鹉哥:训练你的大脑

    在这里,鹉哥向我们提出了七个建议,他们具体是:

    1. 了解大脑的阅读偏好

    2. 控制好你的精力

    3. 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4. 提升你的专注力

    5. 锻炼你的记忆力

    6. 面对你的 压力时,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再一点一点地加大难度,就可以慢慢进入心流状态。

    7. 养成阅读的习惯

    章鱼哥:碎片阅读

    在这里,章鱼哥告诉了我们碎片阅读的基本概念、碎片阅读需要的工具、碎片阅读的方法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剑士:快速阅读

    同其它人物一样,剑士也高速了我们一些关于快速阅读的步骤和诀窍。

    快速阅读的步骤可以分为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这几个环节。对于每个环节,剑士都有详细地在书中为我们进行讲解哦。

    导航员:卡片笔记法

    导航员告诉我们制作读书笔记非常有用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卡片笔记法。

    他告诉我们,制作读书笔记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标记

    2. 收集

    3. 整理

    4. 建立个人图书馆

    5. 输出

    6. 应用

    机械师:主题阅读

    在这里,机械师为我们介绍了三种主题阅读的方式:碎片化的主题阅读、书籍式主题阅读、海陆空全方位的主题阅读。

    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当我们想过要了解某个话题时,可以用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法。

    书籍式主题阅读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主题阅读,书中将书籍式主题阅读的步骤分为了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感性认知

    2. 建立书单

    3. 扫读

    4. 确定框架

    5. 寻找答案

    掘金匠人:深度阅读

    简单来讲,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在书中介绍了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1. 寻找联系

    2. 探索冰山

    3. 多场景应用

    黄金海盗团:阅读与变现

    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通过阅读实现变现。例如:将一本书的内容变成一节课。这可能也是很多喜爱阅读的朋友比较关心的内容。

    作为写书评起家的简书一哥彭小六,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很多自己实践体验过的阅读技巧,例如RIA便签读书法、九宫格笔记法等等,有理论、但更重实践。

    相信喜欢阅读的朋友能够通过阅读本书掌握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更好地进行阅读。

    2. 写一篇听课笔记(重点谈收获),体会式笔记,而不是摘抄课堂内容,1000字以上

                                                打破原有认知的局限

                                                                                              ——  公式写作课第二课笔记

    邂逅释若老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荔枝微课上看到了这个课的标题——《公式写作》。啥?写作也能套公式?这又不是数理化,究竟怎么个套法?带着好奇,我听了释若老师的第一节公开课,结果一开始就无法收拾,终于,掏了"高䀚"的学费报了名。

    第二节课讲的是阅读理解。作为一个喜爱看书的人,自然觉得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但是,听了释若老师的这节课,我依然收获满满。

    1. 对"阅读理解"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认为阅读理解是两个环节,也就是阅读了一本书,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了解了书中讲的是什么,这样,也就完成了阅读理解的过程。听了课,才觉得,其实不然。

    释若老师将阅读理解定义为: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个故事、经历一些事情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相应的情况,说给别人听,让别人听懂。

    这其中就包含了三个环节和两个我的误区。

    三个环节是指阅读理解应该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感受;第二个阶段——内化;第三个阶段——输出。这完完整整就是一个学习的链条。一个误区是指我以前所理解的阅读理解仅限于书本,而在课程中,阅读理解的这个过程扩充到了电影、故事、经历等等让自己有所感受的客体,这样,扩充了认知对象的范围,使学习无处不在。另外一个误区是指,我以前以为自己觉得自己理解了,那就是理解了。例如看书,我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作者说什么,那就算阅读理解过关了,但其实也不然。自己觉得自己理解了,只是一个开始,只有自己将客体所带给我们的东西内化了,然后教给了别人,甚至能够举一反三时,才可以说自己真正理解了。

    2. 读书就应该一点点地扣,一行一行读

    我是个读书蛮认真的人,一般来说,如果想读一本书,一定是把这本书从头到尾一行一行读下来,而且为了让自己认真读,还必须做笔记(虽然我的笔记一般就是摘抄书中的内容)。但是,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 ,而且我发现,我看过的东西该记不住的依然记不住,不理解的依然不理解(虽然自己当时认为自己理解了)。

    但是释若老师认为,应该学会将速读和精读分开,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即使是精读,也有方法让自己读的更快、理解的更好,这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方法效率多低。

    3. 有些你觉得不重要的技巧,恰恰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功

    在第二课中,释若老师为了让我们体验重述的技巧,手把手带我们重述了拿破仑生平的一部分。让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基本功。缩写、扩写、重述这些基本功都是上学时语文课中教的内容,但是,真正用的时候才能看得出来谁的功力深。以前觉得写文章挺简单的,不就是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了嘛。但是,重述拿破仑生平的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有些你觉得不重要的技巧,恰恰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功,没有这些基础的练习,就不要想着自己的文章能够写的有多出彩。就像很多围棋大师,琢磨了成千上万的定式,才能在真正对弈的时候胸有成竹。如果不琢磨定式,没有储备相当多的基础对弈案例,很难想象这个棋手能有多高的技艺。

    学习交流,之所以能够开启人的智慧,就是因为不同思想、不同角度的交流能够使自己看到自己认知的狭隘和思维的盲区,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更加深入和成熟。在释若老师的课上,我不光学到的写作的技巧,同时还有与老师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也许,这才是我在这个课堂上最宝贵的收获。

    3. 在荔枝微课,我的读书专栏"噢耶,读书来了"读书专栏,听我解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并写下你对RIA读书法的理解,500字以上

    RIA拆书法是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中所介绍的读书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R)拿到一本书,快速阅读后确定自己想要拆解的书页。要做好这一步,在阅读之前,就要确定自己阅读这本书的目标。比如说: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为了学到某个领域的方法?为了验证自己的某个想法?如果没有在阅读之前确定阅读目标,很容易抓不住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也比较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第二步(I)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点,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总结好后贴在相关的书页上。

    第三步(A1)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验和经历,写在A1便签上,贴在I便签的旁边

    第四步(A2)根据自己事先确定的读书目标,思考根据书中这一原理应该如何实践,并写好规划,写明需要进行的实际行动。将这些写在A2便签上,贴在A1便签旁。

    第五步 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个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页有学习资料

    第六步 看完整本书后,把A2便签都拿出来,贴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以上六步,让我想起了计划执行改进的PDCA循环。所谓的PDCA循环就是指P—计划、D—执行、C—检验、A—反馈调整。执行计划是如此,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和问题框架,并且找出需要阅读的内容(P);然后对需要阅读的内容进行复述,并且写出体会(D);为了使书中的内容更易吸收,为了加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我们需要联系我们的实际,看看自己有没有经历过相类似的事情或是周围有没有同类事情发生,并且制定相应的规划,落实相应的实际行动,以检验书中内容的有效性,并且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C);在我们将书中的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后,总会对这一原理有各种各样的反馈,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从而让我们对于书中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可以指导以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这就是对书中所学知识进行了反馈调整(A)。

    更深一步讲,也不光是学习书籍中的原理需要这样,是不是看一部电影、经历一些事情、听到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这样的便签进行拆解呢?我想肯定是可以的。所谓学习,无非就是从别人处学习、从自己处学习,而不一定拘泥于知识载体的形式。

    再更近一步,如果我们把RIA拆书法用在日记反思中,是不是也能更好地辅助我们成长呢?

    4. 用课堂上介绍的重述原文的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稿,1500字以上

    苏轼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卓有成就的人物,无论是诗文书画,他皆是位绕不过去的人物,那么,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他?他究竟又成就了些什么?不要着急,本文将带你细细探究苏轼一生,以及苏轼的苦乐与哀愁。

    苏轼生于1037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出生于现在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那时正是宋仁宗当皇帝。在1056年,也就是嘉佑元年,21岁的苏轼首次跟随父亲苏洵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事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震动了这两位考官。他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做,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但就在苏洵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只能随父回乡奔丧。待嘉佑四年十月丧满回京后,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从此,苏轼走上了政坛,开始了他起起落落的一生。

    在苏轼一生中,第一个影响他命运的事件就是王安石变法。当时,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那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于是,他于熙宁四年(1071年)上书谈论新法弊病并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被调往密州(现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又被派去徐州任知州。仅仅两年后,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又被调往湖州任知州。在任上,他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在湖州,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苏轼上任湖州知州后,就给皇上写了一封例行公事的《湖州谢表》,但在这样的官样文章中,苏轼带入了自己的感情,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终于在七月二十八日,苏轼才上任三个多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苏轼得以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召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在常州,远离了政治纷争,又能与家人朋友朝夕相处,于是他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于是苏轼从新得到启用并官至翰林学士。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打压王安石势力的人物及尽废新法之后,认为其与"王党"不过是一丘之貉,并再次向皇上提出谏言。由此,苏轼既不能融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只能再度自求外调。

    在朝廷外,苏轼挂怀国计民生,一生共铸造了三条长堤。第一条是1089年(元祐四年),苏轼外调杭州。为了民生,他疏浚西湖,铸造了苏堤。第二条是他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第三条是在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时,疏浚惠州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他还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了出来。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到了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是在这里,苏轼将儋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树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向他求学。在他之前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来不久,这里就有人举乡贡。所以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到廉州。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他去朝廷复任,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江苏境内)。苏轼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文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S001+曦萍+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oa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