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传统文化把立言作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真正好文章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在人们心里。
一、好文章有新意,使人耳目一新
创新是写好文章的生命。没有新意的文章,一般学者无所谓,如果是名人就会砸招牌。有些文章表面上四平八稳,实际上是人云亦云说假话、不切实际说大话、言之无物说空话、不痛不痒说套话、不解决问题说废话。
文章创新不是表面上的新概念、新口号、新词汇,而是主题新、构思新、论断新、材料新、举措新。
不要说没有思想内容的话,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的话,不要说别人说过的话,不要说大家都知道的话,不要说可说可不说的话。
如果是命题作文,自由发挥余地小,也要变换角度,尽量做到旧题新作、老话新说,避免老生常谈、低水平重复。
二、好文章主题鲜明,一气呵成
主题是写好文章的灵魂。如同医生把脉、诊断、开处方一样,都要针对病根病因,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
好文章必须以鲜明主题为主线,把想说的内容串起来,体现文章的连贯性、气势感、吸引力。
写文章想好题目和开头几句话非常重要,一眼就要给人好印象,吸引读者看完。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要放在前面,这与写小说留悬念压轴不一样。
文章的每部分、每段乃至每句话都要围绕主题来写,形成环环相扣、上下衔接、首尾呼应的内在整体。这样的文章,才有逻辑布局的力量,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三、好文章有思想,给人深刻启迪
深刻是写好文章的动力。口号不能代替思想,观点不能代替理论。任何科学研究都不能满足于第二手、第三手资料,必须掌握原始资料,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大道至简,要言不烦”,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靠华丽词和生僻字“浅入深出”是写文章的大忌。好文章都是将深刻的道理通俗说出来,让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许多大学者如钱锺书、季羡林、任继愈、胡绳等写的文章,也都是靠思想内容把话说到位、说到要害,以大白话、大实话来引人入胜,让人茅塞顿开、如沐春风。
四、好文章赏心悦目,令人口服心服
用心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老话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好文章是个人品德修养、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
文章是要给读者看的,心里要装着读者。好文章是用“心”写出来的,每句话、每个意思都要顾及读者的感受,不要自说自话,更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文章,都是主题高屋建瓴、开言扣人心弦、通篇句句在理,无不以其思想深度和语言魅力打动人心,使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五、好文章言之有物,没有假大空
语言是写好文章的基石。教员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的态度。”“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好文章不是来自书本、来自文件、来自电脑,而是来自实践、来自基层、来自群众。以为电脑能够代替人脑、拼凑能够代替调研、检索能够代替积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精品力作。
现在有些文章表面上遣词造句很工整,实际上书生气十足。写文章要有提神之笔,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六、好文章解决问题,不面面俱到
管用是写好文章的目的。文章好不好,不在长短,关键看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构八股刻板、行文排比对仗、语言似是而非,不是大手笔的风格。
读者的耐心是有限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会令人生厌。文章一长就会埋没精华、湮没重点。所以要提倡写短文章,“短些,再短些!”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新湘评论《胡乔木眼里的好文章标准》,经本人适当修改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