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我请了假,去赴和好友几个月来来回回商议多次的约会,一起度过今年的女神节。
出发时,绵绵春雨渐停,亮晃晃的天光重现,连日阴云昏沉终迎来好天气。包内藏着一瓶提前准备的红酒,牛皮纸袋里昨晚现烤的牛奶蛋糕香气四溢。她中午打电话过来,很紧张地问我,想吃什么?什么食物比较配红酒?晚饭后想看什么电影......
几乎不下厨的她竟专程烹制辣子鸡,我笑她是厨神,第一次做便色香味俱佳。棒骨炖玉米萝卜汤,她解释一个麻辣,一个清爽,搭配着吃。用精致小巧碟子装着各色坚果,水果,说和辣子鸡一起下酒。我们吃肉、喝酒、聊天,差点错过了看电影。
事实上,不只错过看电影,接下来的几天内,因为聊天,我俩走反方向,错过饭点,每晚大大超过入睡时间,对外宣称重度酒精过敏的两个人在家豪饮。
是的,因为有些话,我只愿对你说。
一个朋友曾告诉我:“在友情关系中,问问自己,到底可以交换什么得以维持这段关系。”
我第一次接收到这个观点的时候,颠覆了我的价值观,因为在我过往的经历中,我似乎从未想过交换什么。我心里始终坚持信守不二的是,好朋友,就是愿意去维护,愿意花时间,愿意将自己所思所悟分享的人。
现在,那位告诉我这个观点的朋友已经甚少联系,有些关系也需要断舍离。
关于朋友,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要排除一种情况,既你无法和他进行交流的人,无论知识阅历生活背景思维性情皆相距甚远,若非必要,会尽力避而远之。
剩下的,一种是在某些方面极长于自己的人,这算作师长,正确的姿势应是学习请教,还有一种是阅历思想年龄学识各方面与自己相当的人。我想了一下,如果抱着“交换”价值观去认识这样的朋友,至少会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先入为主,在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势必会去判断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一旦贴上标签,便立即成为交流的障碍;
二是与人如此功利的交往,想获得真实的友情,期盼以此滋养生命涵养性情几乎是不可能。
和另一位朋友交流这个问题,他告诉我现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不就是这样吗?他们极大部分存在感来自于社会地位和外界认可,尤其是挣钱的能力,希冀通过金钱获得诸多,比如尊敬、物质等等。所以,这就迫使他们不断提高效率去期盼寻找追逐对自己获取利益有帮助的人或者其它资源。
这是一种价值观,我可以理解,但不会认可。
不断砥砺盘点精进自己,期待交到厉害的朋友,绝非源自于如此我就有了信息资源能和TA交换,而是如此我有了同TA交流的基础。
我谨守自己的方向往前走,TA也在自己的天地一路向前。若非彼此在生活中经历历练,几经盘点内省重生,不断跨出舒适圈让自己丰富积极,在邂逅那一刻,绝不会迸发深刻的启发联结共鸣,遂不能摩挲出绵长柔软的理解尊重陪伴,更不可能得着交会呼应那踏踏实实的饴然滋味。
接下来的图片分享自我和她同去昭觉寺的点滴。
清风任去来,朗月会有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