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进千唐志斋:参观西沃石窟,从黄河岸边迁来的北魏造像

走进千唐志斋:参观西沃石窟,从黄河岸边迁来的北魏造像

作者: 申威隆I关中拍客 | 来源:发表于2023-02-24 00:31 被阅读0次

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北边40公里的西沃村东侧,黄河南岸的峭壁之间,曾经隐藏着一座石窟。1984年8月28日,洛阳文物普查队发现这座石窟,并且冒险前往石窟内进行勘查。1986年,西沃石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库的计划兴建,西沃石窟将会被永远淹没于水下100米深处。1998年,对石窟进行整体迁移保护,复原安放在千唐志斋博物馆内。2023年1月27日中午,我在参观千唐志斋时,在东北角的展厅之中,偶然看到这座壮观的石窟,好像把一座大山搬进了博物馆里。

西沃石窟修建于北魏末年,分为东区和西区,两区相距约15米。石窟原本在黄河南岸,坐南朝北。整体搬迁至博物馆以后,坐北朝南。于是,东区在左侧,西区在右侧,东区和西区连接为一体,跟曾经的方向正好相反。

西沃石窟以西区为主,由浮雕和洞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浮雕位于洞窟的右上方,以四座方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屋形千佛龛和塔形千佛龛为主,屋形龛、圆拱形龛、方形帷幔龛、两区供养人像和两则造像题记分布其间。

在石窟西区内,洞窟位于浮雕的左下方,由两座东西相距约40厘米的小型洞窟组成。其中,东侧洞窟较大,被编为1号窟;西侧洞窟较小,被编为2号窟。

1号窟为方形佛坛窟,将崖壁表面向内部凿进去17厘米,形成一个高154厘米和宽155厘米的整齐崖面。窟门呈圆拱形状,门楣装饰火焰纹,两端各有一个牛鼻形孔,两侧各站立着一名力士。洞窟内部三面设坛基,坛上浮雕三铺式造像,顶部装饰莲花形宝盖。正面南壁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东西两壁转角上方雕刻小千佛龛和开窟造像题记。

2号窟为敞口长方形窟,顶部中心刻两朵莲花,正面南壁底部设坛,开有盝顶形帷幔龛,龛内浮雕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东壁浅浮雕供养人,西壁雕一通建窟碑。

1号洞窟

2号洞窟

东区只有一个摩崖立佛龛,龛呈长方形,外观不规整,高约2米,宽约1米。在这座龛内,高浮雕一尊高约2米的立佛,周围没有其他任何雕塑和装饰。

这尊佛像保存完好,头顶有高耸的肉髻,外穿褒衣博带式样袈裟。右侧衣襟搭于左肘,下部衣襟纹饰舒朗,双手施无畏印,跣足立于平台。这座佛龛没有纪年题记,从外观造型和穿衣风格来看,跟巩义石窟的摩崖大佛相似,应该是属于北魏晚期的作品。

在建窟碑和题记中,对石窟的建造年代有明确记录。1号窟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8),2号窟完工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周围的浮雕应该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正值洛阳地区开凿中小型洞窟和小龛最盛的时期,西沃石窟为确认北魏石刻佛像型式建立了年代学上的依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千唐志斋:参观西沃石窟,从黄河岸边迁来的北魏造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qg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