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有一本历史书风靡国内,受到众多知识界,科技界热捧,至今热度不减。但如果仅仅从书名来看,你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它的爆炸性。这就是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封面我们都知道,写简史很难跳脱掉罗列史实的俗套,并且这些史实很有可能还是读者们早已经知道的。所以,想要创新,只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讲一些读者不知道或不太会关心的历史,或者是对已知的历史进行全新的阐释。在我看来,赫拉利这两点都做到了。
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一个重要问题展开的:人是如何由普通的一种动物变成了“动物之王”,变成了似乎是“无所不能”,并且还在持续变强的上帝一般的存在。简单来说也就是人类如何从屌丝完成终极逆袭的一部历史。看完全书,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跃然纸上了。人类的三大革命: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人类所生活的世界。
认知革命——想象的力量
如果你去公元前250万年的东非大草原看一看,会发现和现代人类在身体上十分相似的一群动物,他们就是人类最早的祖先——南方古猿。从公元前250万年,一直到大概公元前7万年,原始人类一直处于食物链的中端,我们可以采摘果实、可以捕猎一些小型动物,但也会成为许多大型动物的盘中餐。要知道,这时候的原始人类早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工具,如石器和木棍。在公元前7万年,连火的使用都有了数万年的历史。根据这样的史实和逻辑,我们可以推断人类崛起的关键并不在于使用工具和火。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呢?
答案在想象力,以及想象力背后的基础——语言。很多动物也会语言,但动物的语言只能够用于交流具体的、客观的事物,而人类的语言则可以交流想象中的,或者说是主观存在的事物。在大概公元前7万年,一次意外的基因突变,让人类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是,话说回来,想象力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想象力举个例子,如果一只猴子看到河边有狮子,它会用“猴语”将危险的信号传递给同伴,不过仅此而已。但在同样的情况下,原始人类不仅能够传递事实,还可以表述事实的更多细节,比如,狮子有多大、有几颗牙、它是什么样一种饥饿状态等等。更重要的是,原始人类还能由此想象出一套虚构系统,可以将狮子抽象成敌人、魔鬼等,这样以来与之对应的守护神不就也会出现了吗?
之后人类还想象出了很多东西。比如,宗教、信仰、民族、国家、货币、公司、市场经济、爱情、友情等等。这些都是人类从0到1编织出的一张巨大的意义之网。比如,国家的概念。回看世界历史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才慢慢建立起来,以前都不能叫国家,只能称作王朝。王朝统治下的民众和王朝之间的联系非常疏远,并没有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为什么1840年后的满清政权对上西方列强会屡战屡败呢?一方面固然是巨大的实力差距所致,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对上的是满清政权,是一小撮统治阶级,而不是全中国,4亿民众的力量并没有被有效整合起来。而现代民族国家的关键就是想象出了一套包含共同历史、文化、信仰、语言、荣誉等等在一起的认同感系统。人还是那样一群人,国家的实力没有大的提升,但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却战胜了日本,因为此时的日本对上的是中国,是一个从上到下都被动员起来了的,形成了强大民族认同感的,聚集了4亿人的巨大力量体系。此时,日本想要轻易战胜中国,就不太可能了。这种巨大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这一套想象的意义系统。
正是因为人类的这种想象能力,让大量陌生人之间的协作成为了可能,同时,也让社会的快速创新成为了可能。
改变人类社会经济创新生态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还赋予了这项制度非常形象的名称——看不见的手。想想看,这不是一套非常奇特、非常富有想象力的系统吗?
认知革命开启了人类变革的大门,并且这场革命还在持续。难怪爱因斯坦会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最后,还要补充的一点是,所有的这些想象系统都是由一种叫做“智人”的人搭建起来的,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
农业革命——自私的基因
在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都是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并且慢慢走上了食物链的最顶端。总体来说,当时人类的日子在整个动物群体里算过得非常好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为什么还会开启另一场农业革命呢?
传统理论认为,人类虽然已经站在了食物链最顶端,但毕竟生活质量不高、生活的稳定性还非常缺乏,采集的植物不会源源不断,猎物也会出现匮乏的时候。那么农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畜牧业就很好解决了以上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整个理论看似非常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深入推敲。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单个个体的生活质量其实是下降了。证据有四,一是农业存在巨大不确定性,遇上歉收、灾害后,往往带来的是大面积由饥荒所导致的死亡,而在采集狩猎社会中不太会发生这样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农业革命减少了食物多样性、并将人固定在一片特定的土地上,单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程度其实是下降了;三是农业革命后,人的繁衍生殖开始加速,在总体资源量没有大的增加的情况,平均到每一个人的资源量却大幅减少了;四是农业革命带来大规模定居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染病之类的灭顶之灾。那么,既然如此,人类为什么还会“找罪受”地去发展农业呢?
小麦答案的关键并不在于人的抉择,而在于“自私的基因”。基因的“使命”是不断复制,让基因的承载体尽可能多的存在。“数量决定一切”是基因的生存法则。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基因关注的是如何尽可能多的繁衍人类,而个体的生活质量并不在它的考虑范围之内。农业则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
抛开这本书,有一种观点还认为农业革命的本质是一场人类被其它物种利用的巨大阴谋。背后的“阴谋家”是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狗、牛、猪、羊等物种。它们将自己的命运和人类捆绑在了一起,和人类签订了排它性协议,获得了人类的支持和保护,以便更好更多的传递基因。人认为是自己驯化了这些物种,但实际上是这些物种驯化了人类。从物种的存在度角度来讲,狗就比它的亲戚狼要成功很多。
当然,在农业革命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人类也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人类相对其它物种的领先优势也越来越大。随着文化不断发展,基因对于人的决定作用在逐步下降,以至于在某一个节点,人成为了完全意义上的“意义的动物”。
科学革命——我就是上帝
如果一个人在1000年前睡着了,500年前醒来,他对周遭的世界不会感到特别陌生,但如果他在500年前睡着了,今天再醒过来,他一定会疯掉。在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公元1500年,全球人口大约有5亿,生产总值约2500亿美元,但今天人口已经突破了70亿,生产总值达到了60万亿美元。短短500年的变化远远超越了过去几十万年。这一切都是科学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
科学的认知体系和以前的认知体系有三大不同:一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相信一切都可以进步,而不是盲目崇拜所谓的权威。在西方,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在中国,也有各种各样的先哲圣贤,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好像已经囊括了所有知识,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后来的人不用判断,只需相信即可。而科学相对来说则谦卑和务实多了;二是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那些不能被观察、实验和数学证实便是不靠谱的,不管说得多么玄乎,看似多么有道理;三是强调新能力的获得。科学不光创造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创造出用于改造世界的技术。
想想看,一个人既有谦卑务实的态度,又有严谨的方法论支撑,同时还有强有力的神器在手,这简直是流氓既有文化、又会武术、还有颜值,任凭谁也挡不住。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认知取代传统认知是再自然不过了。
爱因斯坦自从缰绳脱落之后,科学这匹野马便走向了一条狂飙突进的不归路,以至于科学的发明者人类也不知道科学会发展成什么样了。人类现在掌握的科学水平,早已能把地球反复毁灭成百上千次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人类成长伴随的是其它物种的大量消亡,有的是人类直接灭亡的,也有的是因为人类占用了本来属于这些物种的资源,间接导致其灭亡的,还有的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打破生态平衡所带来的。
人类不断进步,不断打造着精美的巴别塔,最后这座塔终于联通了天堂。人类进去一看,空空如此,然后宣布“上帝已死,我就是上帝。”那么,人类就这样完成了终极逆袭吗?也许并没有。我们编制的巨大意义之网在反问我们意义在哪?我们幸福吗?
拥有神的能力,还需拥有神的责任、神的智慧和神的宽容。人类的未来会怎样?没人会知道。但是时候拿起这本《人类简史》好好读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