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二姐写的《母亲》,文章很短,转述一下:在二姐眼里无欲无求的母亲突然开了窍,跟着外孙女学会了网购。每天都朝家里网购很多好吃的,让二姐觉得母亲能花自己的钱,自己的努力又有了新的意义。
母亲还下命令,让外孙女务必教会二姐网购,原因是在母亲眼里,二姐太馋,如果她死了,二姐吃不到喜欢吃的东西怎么办?
网友评价:通篇没写爱,通篇都是爱。
第二个是作家龙应台写的,儿子专门上了烹饪课,回家耐心地教她怎样做简单又营养的饭。龙应台点头称学会了,下次儿子回家就可以做给他吃啦。儿子说:“我是让你学会做饭,做给自己吃。”
这两篇文章是不是很像?是不是都在写“爱”?
以前吧,读完就止于感动了。现在,感受可不止于这一点。
1.“母亲”往往被赋予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光辉形象。但首先,母亲是人,儿女是希望母亲能先满足自己的。尤其是在成年儿女的眼中,知道自己在乎的人能照顾好自己,会让自己松一口气。
正如萨提亚所写:
请爱你自己吧
在爱他人之前先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自私
牺牲自己并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爱的源头就在那里
2.在两个人的关系中,若有一个人充当“能干”的角色,另一个人只好充作“不能干”的角色。
二姐一直从事餐饮业,研发菜品是她的强项。在照顾生病的父亲时,虽然请了护工,很多菜都是二姐亲力亲为。
但回到二姐和母亲的家,二姐一下子就切换到“又懒又馋”的状态,因为母亲“又能干又不爱吃”。
只有双方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在系统中,如果你有诸多不满,不妨中止自己的角色,系统会因此改变。
3.从创作角度讲,虽然写的是平常事,却能让人在不易觉察中领悟到深厚的感情。这种写作方法更能获得认同感。
以上就是读写赠予我的彩蛋了,它让我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学会辨识在表象之下,隐藏着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65911/d9b44e59a9dced8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