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门遛娃,又碰到兰婆婆在带孙子,孙女跟着她爷爷上街买菜。
兰婆婆今天主动和我聊起了媳妇的事情,从昨天我看到的打电话让去穿衣带娃说起。
得出结论,不如我会体贴老人。
然后是各种实例论证,兰婆婆前一阵子因为眩晕症外加高血压在医院住了小半个月,媳妇请假在家带娃。
在群里,兰婆婆的女儿交待要多卧床休息,出院后一个星期,闺女带着兰婆婆去量血压,发现高压160,低压100,就是血压还是没有控制好,就在家庭群里讨论这件事。大闺女说了一句:“妈妈,天天这样转来转去,血压还能不高么?如果妈妈再入院,李医生都会说我不孝顺。”
只因为这一句话,兰婆婆的媳妇,开始了各种闹腾,又是打电话给在外开车的丈夫,诉苦,说一家人欺负她,你不管我们就离婚!又是对两个老人没有好脸色,又是不搭理兰婆婆的两个闺女,视为仇人。
兰婆婆边说边问我,同样作为媳妇,你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你给说说,她这样的做法对吗?一点也不会体贴老人。
我见婆婆说话条理清晰,语气中也不带情绪,何况我也不常常在家,跟婆婆也就是几面之交,我心想婆婆不知道这些话重复说了多少遍了。
难怪整个村庄对兰婆婆媳妇评价都不高,而许多事情也是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如今算是听了一遍原版。
我心里想的是,你对媳妇如此多的不满,昨天你又为何那样殷勤,一接电话便立即动身,如收到圣谕般神圣。
便不解的问兰婆婆,您别惯着她,许多事习惯成自然,以前媳妇是在上班,现在您身体还没调养好,该做的让媳妇做?
婆婆的回答却是,我看不过去,她不做我总要去做。如今我说头疼,媳妇一点反应也没有。嘴上又会说,自己好好保养,她不上班了和以前一样,人还不是我在带,饭还不是我在做?
一边把不满到处诉说,一面又忍气吞声的做着事。
年轻不该享受不该享受的福,如果兰婆婆媳妇真的离婚,在这名声不好,理是占不上的。儿子女儿自己没带,又带的走吗?房子是乡下的别墅,卖又卖不了,搬又搬不走。
这些年的青春浪费了不说,离婚的原因也会顺理成章是自己作的。
突然觉得兰婆婆并没有把媳妇当成一家人,如果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内部协商解决,为何到处去说媳妇的不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媳妇的各种忍让源于对下一代的爱,并不是出自内心。
想起白居易那首诗里写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简单说就是,周公也曾经被怀疑要篡位,王莽也曾经被认为很谦恭,要是当时这人就死了,哪会想到后来剧情的大反转呢?
按照白居易的理解,王莽原来的各种完美人格,其实都是虚伪的表演。王莽尽可能让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儒家经典中的完美人格。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廉等等。总之,儒家提倡的所有一个好人该有的品质他都有,一般好人能做到的事情,王莽还能做得特别极致。比如有一次,他儿子失手打死了一个仆役,王莽“大义灭亲”,硬是逼着他儿子抵命。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做出了篡位的事。
我想说的是,事情要看最终获益的人,而不是听一面之词。年轻人被情绪支配,容易被人误解。我和兰婆婆媳妇接触甚少,对此事不加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