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下
一直有一种感觉想要表述,或者想要呼吁一点什么,但常常无以名状。后来还是妻的指点,说我每月领着千元的工资整天闲得散骨头,后来下岗了,才得出“问薪吾愧”四个字。
曾几何时,“厂兴我荣,厂败我耻”被大小企业镌刻于墙,颇有气势。但是否深入人心了呢?的确,一度“国有”,厂子红火,皆大欢喜,“厂兴我荣”体现得淋漓尽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无情“插足”,这种“共荣”局面很快被竞争的法则撕破,失去了庇护的企业或倒或闭。然而这时,有几人知耻呢?且不说“厂败我耻”无人问津,起码的责任谁愿承担?
也许过去的是规律所致。但前车覆,后车诫,如果当初只宣扬“厂败我耻”如何?也许人们更多地信奉“看重现在”了。但现在怎样?
人们常说,做人一定要问心无愧,而且人们也常常以此自省。就想,干工作也是否应有一个自省的物件?回想妻的话,臆造了“问薪吾愧”一词与诸君求共勉。身在机关或基层的你我他,每月享有千儿八百,或五六百,或是三四百元的工资,都曾对它想过什么?肯定每月的钱都曾一张一张仔细数过,甚至几遍,但肯定忽略了关于付出与所得的思考。卖力取酬,天经地义。但探寻一下很有意义,简单点说就是所做所为都与一点一滴的薪水等值吗?这种反省至少可以避免天差地远的事发生。
一切无愧最好了。但常有“问薪吾愧”的感觉,常自省、常自砺,才会有劣汰感,才有优胜的动力,才会更具生存的潜能。殊不知,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再不能说一个安步当车没有创新精神的领导是优秀的,再不能说一名但求无过没有进取意识的员工是合格的,再不难想象一个缺乏竞争与激励机制的企业会维持多久。须知,一个企业的夭折,不是某一人的罪过,而是众人的羞辱。因而,不管是上层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常问薪,多思进”不可少。也许太过居安思危就有点杞人之忧了。但事实上,一些领导领着高薪而仍有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下,一些企业只能靠减员减资苟延残喘,仍有一些员工捧着铁饭碗而学会了滥竽充数。
都说以人为本求发展,加上“问薪吾愧”这一警示语,头脑不愦,事业方能不溃。 愿一切无愧。
[原刊于《管理工程师》(2000.3)ISSN:1007-11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