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福建省中华民俗文化
厦门最有文化的一条街,看完我笑了

厦门最有文化的一条街,看完我笑了

作者: 鹭游记 | 来源:发表于2016-03-17 14:39 被阅读0次

说到厦门的文化脉搏、特色建筑,很多人不知道去哪里找寻,懂小姐向大家推荐中华片区的几条老街巷,来一场小众有深度的旅行。

推荐深度路线盐溪街→桥亭街→四仙街→外清巷→本部巷→草埔巷→苏厝街

行程:半天,中午时段小学放学,生活气息更加浓郁

公交:3、8、19A、19B、86、123、959路等到第一医院站下

从第一医院站下,站牌对面便是盐溪街。巷子不长,有明确的路牌,重要的地标都会标记出来。

不宽的小巷子的两旁,有各式老旧的古厝、别墅,里面有数十位文化名人的故居或许在你跟前的便是一处。

文化名人聚集地李禧故居

李禧,民国元年至22年(1912~1933年),任厦门竞存小学校长、厦门(思明县)教育会副会长,厦门著名书法家、诗人、谜家、教育家。著作有《紫燕金鱼室笔记》

地址:盐溪街15号

欧阳桢故居

欧阳桢字少椿,号骋聿,厦门人,清末庠生,名书法家、金石家。曾任厦门大学国文讲师。攻书法篆刻,擅长行楷,晚年攻魏碑。该房屋建设于清代嘉庆年间。

地址:盐溪街12号

陈桂琛故居

陈桂琛,字丹初,号漱石山人,厦门人,毕生从事教育工作达40年。陈桂琛精文史、工诗词、擅书法、有著作《鸿爪集》、《菲岛竹枝词》、《漱石山房笔记》等。

地址:盐溪街18号

图片来源@知味悠然

这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盐溪街、石壁街上还有众多清代、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故居。现在大多数有私人居住,大门紧闭,要进去瞻仰一番的话需要经由主人的同意。多数的古厝,保留着原始的味道,院子内绿意央然,清闲幽静,文化气息浓郁!

其他名人故居

盐溪街29号:华侨诗人、谜家沈观格故居

盐溪街30号:著名书法家柯伯行故居

盐溪街32号: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林采之故居

盐溪街98号:著名书法金石家吕世宜故居

石壁街10号,清末厦门中学堂发起人,民国初思明中学校长,台湾举人王仁骥故居

除了文化名人故居之外,在不远处的草埔埕9号,在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居,全国文化保护单位。

一座不小的大厝,沿着窄门进去便是故居所在地,围墙外是铜质的浮雕。院子外停放小摊用的推车,院子里堆放着很多杂物,比较脏乱。作为一个文化保护单位,这样的场面也确实让人叹息。

“拜拜”的民俗文化

这几条老街巷有众多文化名流的故居之外,还能体会到很多民俗、历史的痕迹。闽南人比较注重“拜拜(求神拜佛)”在四仙街上有四仙石,草埔巷“石狮公”神龛、石顶巷石狮王庙、延寿寺等祭拜的地方。

四仙石

据说是清代厦门患大水,漂来一女子神像,在此建了一个四面是佛的塔,这块神石就是其中的一块。原在路边,后来庙宇重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石狮公神龛

草埔巷路边的一座神龛,现今只剩下一个狮头和小半个上身在地面。依旧有众多信众来上香。

石狮王庙

石顶巷的石狮王庙是岛内唯一供奉石狮的小庙,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石狮公又叫风狮爷,主要分布在闽南文化圈沿海地区,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民间信仰。有避邪、镇鬼,为百姓造福的说法。如果在这几条街道上认真寻找的话,还会有石敢当石雕的印记。

观赏各式建筑

木制红砖的晚清风格的古厝、气势恢宏民国中西结合的别墅,夹杂在其中的也有别致一格的小洋房,各种年代的建筑拼凑在这个小小的片区中。

民居古厝

这种晚清风格的古厝建筑,现今在岛内保留比较少。古色古香的木门、精致的雕刻、院子内巧妙的布局,浓郁的书香之气,让老厦门人一下子就能回到少年时代。

外清巷22号

曾是高级洋行买办邱廷枢的公馆,一座紧闭的大铁门却关不住它的豪华气派,墙壁上、石柱面精致的雕花,都彰显着以往的奢华。

现在这里租给务工人员,院子的环境以及对建筑的保护只能令人叹息。

大宅门口还有一口井叫蚶壳井,由于井口底部嵌着贝壳,因此被称为蚶壳井。厦门岛内原本是非常缺少淡水资源的,以往的居民用水基本上都是依靠它。

苏厝街45号

印尼华侨陈江海建于清末的中西结合的两层建筑。楼顶是闽南特色的红瓦,墙体结合西式的构建,虽然仅有两层,但整体恢弘。

宅子的门紧闭,无法进去观赏,透过门往里看,精致小院子摆放众多花草,有大户的气魄,也有小家的细腻!

本部巷18号

民国时期的西式红砖房,建筑风格同样气派,院子后有一个挺拔的榕树。现今,同样租给务工人员居住。

随着城市的建设这片老城从市中心、文人雅士的聚居地,变成普通社区。作为厦门最有文化底蕴的老城区,虽没有瑰丽的风光,但还是值得一去!令人感到叹息的是,其中很多老式建筑缺乏正规的保护,环境脏乱着实让人心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厦门最有文化的一条街,看完我笑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dc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