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步入职场到今天,已三十年有余,但初入职场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职业道路,哪些是最重要的?概括起来,大概有三点:
一是多吃
毕业之初,曾在一所学校的教务部门工作,当时教务科共有6个人,一个科长,典型的知识分子,话不多。同事里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患有癌症;一位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大姐,怀孕在身;还有两位大姐,都四十多岁,人好热心,但工作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工作的氛围是温暖的、和谐的,只是工作的效率、效果不尽人意。因此,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就成了科长布置工作任务的首发。当时,年轻,也想干出一番事业,领导交给什么工作任务,都无条件地接了下来。常常是一个人干三四个人的工作。排课表、统计教师课时、安排考试计划、担任直管班的班主任、开发学生成绩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等,科内的各项工作几乎都干过。挺累,也很充实,也有不少的成就感,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初入职场,提升能力最重要,这样才能成长进步。就好比人在童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要多吃、吃好,多吸收营养。在职场中,成长也是有季节的,该成长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否则后边是没有时间和机会让我们补上这一课的。在职场上的多吃就是多干,在多干的过程中,经历就多了,积淀下来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起来,本事就会一点一点长到自己的身上了。
特别是不要计较与别人比,是干多了还是干少了。可能就是在计较中,被别人甩在了后面。
二是时髦
不是穿着打扮,而是业务工作上,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90年代,单位用的是286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是DOS的,那时候586电脑和Windows系统才出现不久。自己咬牙花了将近一万大洋买了一台586,那时的一万元是家里的相当大一部分积蓄了。当时,大学里学的计算机知识还非常基础,而9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一方面自己对计算机比较喜欢,工作中又有这方面的需求,我就刻苦地学起了相关知识。
单位要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我就学习数据库编程,一条一条写程序,上机测试,一个学期内利用业余时间实现了学生成绩由手工统计到计算机管理和分析的转变。现在看来这可能是小儿科,可在当时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提高打字效率,还利用寒假学习了五笔输入法,还自费参加了社会上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通过努力,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当时是比较高的,对工作有了很大的促进,也在领导的眼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工作及相关的技术,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看清这种趋势并主动投入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就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处于主动。可以说,工作上的时髦也是要赶的。
三是打通任督二脉
这里说的不是武功,是思维!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解决问题的实质。本人曾在企业办公室工作多年,有机会列席领导班子会。这是最好的培训机会。会上,可以看领导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怎么做决策的。时间长了,自己也在思考:这件事如让我来处理,我应怎么去考虑?会怎么做?
在职场上,我们也会参加很多会议,也应把它作为学习的机会,把会上的问题作为题目,进行思考和模拟解决,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还在工作中养成了总结反思的习惯。每天下班前,都要利用十分钟时间,对一天的工作进行一下回顾:重要的工作都做了吗?哪件事做得好,好在哪里?今后继续坚持。哪件事做得不好,有什么问题,下次如何改进?
通过这样不断地总结反思,好的做法会坚持下来,不足的地方也会不断得到改进,人自然就会进步了。
经常结合工作去思考问题,看问题的视角就会不一样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也会逐渐提高。这时,再有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你就会知道应怎么去策划和实施,在头脑中模拟出干好这项工作的全部环节,让你做任何事都能有条不紊,取得成效。形象地说,就是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就像中医说的经络一样,有了它,解决问题就会全面、系统、有效得多了。
职业之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只要你能不断地在干中吸取营养,把握住行业和专业的发展潮流,形成针对业务和问题的思维框架,就会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后浪,走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