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差不多一般都有10-15岁的工作经验。
我记得我刚毕业后的第一个五年,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某些岗位,结果面试到最后一轮因为年轻被刷下来。后来终于熬过了十年,我就创业去了。但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再去物色新工作的时候却被告知,年龄大了,体力和可塑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年轻人有优势,最后也被刷了下来。
这不很讽刺,我们这些80后的人似乎天生是时代移民,永远感觉自己踩不到点儿上。
最近,一位在某知名地产公司的高级人力资源经理人,准备跳槽去另一家公司,他跟我说他这辈子应该是最后一次跳槽,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也只有两次工作异动而已。
结果,旧公司虽然职业发展瓶颈,但就是不放人还变相被职场PUA了。离职的问题,处理了三个月没处理好,整个人精神压力巨大无法面对,最终中度抑郁。导致新工作机会放弃,新公司还当他的面召开了会议宣布了他即将入职的消息。无法入职的结果,搞得大家都非常尴尬,被动,不解,抱怨,甚至愤怒。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某大型国企裁员,数十位员工以死相逼,甚至出现重大事故。我忽然被警醒,我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是为了适应某一个组织,因为组织发展的过程是客观残酷的,你作为个人极其容易被抛弃。
我从那一刻开始做两件事情,一保持自己高绩效水平职业,一定在公司5%以内。二随时都在查看社会机会,社会对于我的要求和赋予的薪水是什么水平。所以,每年无论我离不离职都会要求猎头给我几次面试的机会。这样的过程进步很大,人也相对坦然一些,安全感也足一些。
虽然,我的确换过几份工作,但是我保持了一件事情,就是问题中提到的深耕一个领域。
一保持在建筑产业链相关的公司从业,二保持在人力行政运营等中后台的岗位深耕。所以基本上没有浪费时间。因为行政领域的深耕成功,让我在职业上统管了人力资源,运营,品牌等。后来我才知道,行政吃掉人力资源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这个领域的深耕,我被国家行政管理师特聘为讲师,还被出版社邀请出版了书籍,还被国家创业指导培训中心聘请等等,都是这个领域深耕带来的红利和价值。时至今日,影响依旧还在,你看我知乎,阅读点赞最多的还是那篇关于行政管理的文章。
回到问题本身,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深耕一个领域如果您没有体验到“一通百通”的成就,就不太算深耕过。当你做到了深耕,你会发现其他你本来并不是主打的业务你会比其他人上手的更快。
因为,你掌握了,强烈感受到了,做一件事情的基本底层逻辑一致。剩下的就是在逻辑架构上迅速累积一个基本的知识量,信息量,操作标准,实践经验等即可。
比如GTD这个管理工具。他就是在无数个深耕经验总结累积出来的一个基本套路,这个套路适用于很多很多场景。
如果你能在现有的领域总结出来一个套路且可以适用于其他场景。恭喜你!这才是深耕的意义。深耕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并不是越走越窄。
同时,比能总结出来管理规律更厉害的是其他两点。
第一,你可以塑造自己肌肉记忆般的工作良好习惯,把你总结出来的套路融成身体一部分。我们常常说职业机遇可遇不可求,但是职业习惯往往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并不是单纯的几天努力就可以超越的。这也是为什么你怎么努力,永远都超过不了某些人的原因。
第二,你可以在深耕一个领域的过程中,累积很多人脉,以及你处理人脉关系的良性方法。我们常常说,做事除了赚点钱也要看你交了多少朋友,和你合作都会获得价值,也很愉快。这一点恐怕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这个极大优势也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
所以,35岁确实是个坎!但在这个危机到来之前,请深耕某一个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