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型社群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也是除却家庭、企业之外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新的连接方式。
但是产品型社群并不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唯一的生存方式,而是一条已经被验证,并且也合乎逻辑推导的道路。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高维文明对低维文明的攻击使用的武器是“降维”。如果将互联网思维比作高维文明,那么工业思维就应该是低维文明。
当高维文明将毛利率、库存、去渠道、营销、管理等独立的维度都降为零,那么就会对低维文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在这个高维文明占据主导的时代,传统行业只有学会降维才能得以生存。 当所有的维度都消失的时候,产品和社群就成了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维度。
互联网时代,产品拥有关键性的地位,与已经逐渐逝去的工业时代相比,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在成本结构以及性能属性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本质上来讲,产品是将品牌与客户连接起来的中介,在工业时代,产品是功能的载体,而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则是情感的载体。优秀的产品可以为品牌吸引庞大的用户以及粉丝群体。在这个庞大群体的基础上可以开拓更多的业务,从而实现利润递延。
当企业可以经营好自己的产品社群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产品与营销合一、粉丝与用户合一,企业也不必依靠产品来实现盈利,而是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更多的盈利方式。
互联网时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企业应该与用户、粉丝和市场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的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实现管理与产品合一、内部与外部合一,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罗辑思维作为一个产品型社群,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罗辑思维围绕“罗胖”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内容,同时又因为“罗胖”增加了更多的情感元素,成为了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优秀产品。罗辑思维秉承“死磕自己,愉悦他人”的理念,将有种、有趣、有料的段子融入话题内,成为你的书童,为你读书。同时产品背后还有罗振宇本身的魅力,在互联网媒体中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可以说就已经是一个异端了。而正是靠着“罗胖”的个人魅力为罗辑思维吸引了众多的用户,并构建了一个趣味相投的社群。
虽然罗辑思维的视频以及微信内容是免费的,但是通过罗辑思维所形成的社群,却可以探索出很多的商业模式:比如,举办了主题为“爱我就包养我”的会员招募活动,招募了大批忠实的会员,还有令媒体行业比较震惊的互联网出版实验,不提前列出产品清单,也不搞任何的预热、打折活动,仅依靠推荐人的人格魅力为产品背书,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一售而空。 当传统出版业在新时代陷入进退维谷境地的时候,当传统书店都在靠打折来吸引顾客的时候,罗辑思维的出版实验却获得了成功,罗振宇认为这是信息对传统出版业改造的结果,而我却认为这一切要归功于产品型社群。
再比如罗永浩与他的锤子手机,如果是在工业时代,一个英语教师要集合这么多资源做一款符合他工匠情结的手机,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在互联网时代,罗永浩凭借自己的工匠情结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将自己的追随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群,而锤子手机则成为了连接社群的纽带。 在锤子手机还没有上市之前,其社群成员不仅就这款产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还表示愿意购买锤子手机。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虽然只是一款小众手机,面向一群拥有情怀的用户,但是未来,或许这种“个人即公司”、面向某一个社群专门定制一款产品的现象会发展成为一种常态。
在新时代,将不会再有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而是两种新旧思维的较量。小米、特斯拉、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罗辑思维……这些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例子,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始终围绕互联网思维。而它们的出现以及成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降维式生存的时代,也是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
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还有很多人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理解互联网的生存结构,从自身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用尽全力去拥抱这个充满更多可能性的时代,才是这个时代的正解。
我是刘志伟,一个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不站队的营销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