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用自己固有的视角看待周遭的一切事物和整个世界,带着巨大的惯性和喜好去工作、学习、生活,日子过得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好像生活就是如此,波澜不惊、细水长流,不需要过多改变。如书中所说,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
如何打破这种停滞和局限,获得更多的拓展成长?如何做出有效改变,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精进》就是对于这些问题的精彩解答。
本书作者采铜,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习、思维方法研究者。他是知乎大神,被称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较真和理想主义赢得无数人点赞。
本书围绕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这七个人生的侧面,详细论述如何对待时间,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怎样即刻行动,如何高段位学习,如何修炼思维,如何优化努力方式,以及如何创造成功。
关于时间
处理好谋长远和顾眼前的关系。对于长远的计划要目标具体细化。书中讲到,最好给自己制定一个5年计划,罗列出每一年的目标和应该要完成的事情,这样目标不会虚无缥缈,而是一步步可以实施。
对眼前的事情不要轻易降低难度。勇于接受挑战,把自己逼到绝境。比如给自己定下每日写千字文的目标,有天实在写不出来,怎么办?看看电视、刷刷手机,换换脑子休息一下,这样也许有效,但最好是对自己狠一些,坚持写完再做其它的事情,因为人一旦松弛下来就很难找回状态。
尽量少做半衰期短的事。半衰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的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的越慢。如今这个概念已经应用到很多方面。半衰期短的是就像打游戏追剧。当时感觉很爽,事后则没有什么印象。
多做一些半衰期长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项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一种兴趣爱好。完成这些事情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它产生的价值和影响却也是持久的。就如同那些流传几百年的经典著作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们的半衰期长。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每次读都会给人力量和新的感受。
生活中必须要有节奏感,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比如做家务,完成事务性工作,购物等要尽可能快的完成。而有些事情则要尽量的慢下来。比如逛公园、博物馆,陪伴家人,自我反省等。
关于选择
选择就是权衡本末轻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得到什么。人生有时候是一道选择题,需要经历很多个十字路口。常常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出现两难的情况。
设立更高的目标,才会有更好的选择。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高标准来自于高目标。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个目标本身就会影响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因为标准提高了,所以选择总是会更好。
在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较强的选择时,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点餐、购物时,很多人常常会出现选择困难症,想了半天,不知道该选哪个好?这时就得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坚信自己选的就是最好的,节省自己的时间,不用去想没选的是不是更好。
关于努力
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能力。想想上学时,班上一些平时非常认真听讲、非常努力的同学,考试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原因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努力方向、方法的问题。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短板。其实这个理论只适用于团队,不适用于个人。每个人都不是神,都会有优缺点。在工作中,重要的不是补短板,而是有一技之长,让优势更优、长处更长。一招鲜,吃遍天。
人们能够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靠得不是强大的意志力,而是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中很多人从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如何长期坚持下去?书中给出解决办法。放弃对“兴趣”的执念。在工作中慢慢培养兴趣,发现其中的乐趣。
关于成功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读再多的名人传记和成功学,用尽其中的方法,也不会变成作者本人。因为时空环境、人等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不要去羡慕甚至嫉妒别人。
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被取代。做好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初心。不要为了追求社会和别人的认同而做事。湖南的杨本芬奶奶,六十岁开始写作,八十岁出版人生的第一本书。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尝试去做酷的事。酷就是走一条不寻常的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让人耳目一新,啧啧称奇的事。做饭并不酷,但你能把中西餐的做法融汇在一起,发明几道新菜,那就很酷。当我们在追求酷的道路上发现价值后,可能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第7篇1783字,累计9854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