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和孩子说话

作者: 印象周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07:20 被阅读160次
    图片来自网络

    1

    儿子豪哥今天心情很不好,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如意,总以为能拼个全优,结果得了三个良,我也很郁闷,说好了要好好和他说话,但是动不动就是要总结经验。唉。

    我想了想,到了今天的这个局面,我也有责任,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是呢,平时要求不严格,导致目标定下来没有认真地一个一个地达成。

    我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其实可能没错,但是孩子有没有接受,或者从心底认可这个期望,是很成问题的。人们对被强迫的事情,常常是反感的,哪怕这个事情明明是对他好的。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崇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有网友留言推荐我看《非暴力沟通》。随后,我找了樊登老师的讲解认真地听,认真地读,发现自己和孩子的问题可能出在沟通上,我的意图,传递给孩子时,常常是走形了的。

    2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卢森堡博士在书中写道:“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人们普遍认为,暴力是战争、打架、破口大骂......其实,那种让人情感和精神上痛苦的创伤,比如指责、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评价、贴标签、任意打断等等,也是暴力,是沟通或者说语言的暴力。

    于是,我发现我自己在营造一个痛苦的暴力世界。比如,面对儿子豪哥的不理想的成绩,就是忍不住地要评价、说教等等。我该选择什么样爱的语言?

    作者在书中说,是什么蒙蔽了爱呢?是我们的道德评判、不断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导致我们使用暴力沟通。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3

    做到非暴力沟通,和孩子好好说话,需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要学会观察。我们对看到的行为做出的反应,常常是给出评判和分析,例如某人迟到30分钟,我们通常不会直观地说他迟到半小时,而是直接说他经常迟到、没有时间观念,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而人们常常倾向于听到批评并马上做出应激反应,于是暴力沟通开始了。

    其次,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比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个就是评价,而不是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感觉很郁闷。”就是表达“我”的心理感受。不要使用“我觉得”的句子表达个人感受,它常常用来表达想法。

    第三,需要。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和期待,对他人言行的看法,以及由此导致的感受。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第四,请求帮助。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笼统含糊地期待。

    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倾听的力量。在沟通时,我们要用全身心倾听,倾听时要给予他人反馈,倾听能够预防潜在的暴力。

    4

    我想,我已经把一些事情搞砸了,我越是想勇敢地担起责任,表达自己的期望,就越多地使用暴力语言,最终,事情并没有朝我想的方向走。

    作者建议,对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好清单,然后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在每一件要做的事前都加上,“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那么,所有的事情都有价值观的支持。

    我应该采用作者的这项建议,那么我也许就不会这么焦虑,以至于在沟通时,常常采用说教、评价或者批评了。

    好吧,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学会好好说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和孩子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gn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