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36》

《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36》

作者: 金吾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23:26 被阅读10次

《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36》

今天是戊戌年甲子月辛丑日,冬月廿九,2019年1月4日星期五。

上一节开始,船山论述财聚财散的本质,首先指出常规误区,即,误把开仓放粮视为散财。

为什么开仓放粮不是散财的本质呢?因为不可持续,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所以被孟子讥笑为"行小惠"。

那么,散财的本质应该是什么呢?制定政策,创立机制。

这一节继续论述财聚财散。

船山说,财聚和财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简单的相关相反关系,实则本质上却完全不同:

财聚的背后是人性的贪婪无耻,必因有聚财的人而后才有聚,这属于具体的个人的作为。

财散的背后呢,则不再是个体人格问题,而属于集体性质的社会机制在发挥作用,诚所谓"货挬而入者,必悖而出",这是被散财的人和民心向背的博奕结果。

对这些问题的发掘,船山所论之所以珍贵,珍贵在他的论述视角,这是绝然不同于惯常的角度,这是历史眼光和日常眼光的区别。

历史眼光习惯于穿透数十数百数千载的时光,翱翔于数代数十代的天空之上,俯看治乱兴衰的起伏,聚散离合的悲欢,个人与社会人群的基本情况因之而成为全新的视角。

那么,如何能突破聚散的魔咒呢?现代人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做才能做到百年企业呢?这两个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

首先,聚敛的成因在于人身上的动物性,所以,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是对治和突破的必由之路,因为面对的问题就是人性中贪婪无耻的一面。把"不聚敛"作为一项原则,运用于决策和行动之中,将使视野全开。

可是,"不聚敛"是有效的守则,却没有指出积极的行动。有没有可以凭借以积极进取的做法呢?船山以东阳许氏的话给出建议:"取其当得者而不过",也就是常言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财聚虽由个体人格未得到发展而起,却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结果,自有其运行的机制。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3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ic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