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文化
抚松县仙人桥小学赵志勇
饺子是倾注了中国人感情的食物,它的外形像元宝,饺子馅又是集各种食材于一体,荤素搭配,营养美味。在物质贫乏的过去,饺子成了普通百姓过日子的标准,一般的人家在春节和中秋节时全家人能吃上饺子就很满足了。从包饺子、吃饺子的习俗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祈盼。
包饺子的手法很多,有的人是两手合十,把饺子皮放在并拢的手指上,用两个大拇指折合饺子皮,同时压实,饺子馅自然被挤压在手心里了,成“心”形了。这个动作多像双手抱腕,捧着一颗心向人施礼啊!一般老年人包饺子的手法就显得格外认真了,她们都是中间捏一下,再从两边往中间捏,包出来的饺子都是往里窝的边,像耳朵元宝,合拢的边缘有许多皱折,据说几折就是在这年能再添几个子孙。表达了老年祈盼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对饺子的感情甚浓,如果你不让她参与包饺子,就是最不孝的事。唯饺子是最好食品,我母亲90岁时得了大病,最爱吃的是饺子,一顿不吃就说“我还没吃饭”。卧床一年,吃了一年饺子。可见对饺子的感情有多深厚。得了老年痴呆的岳母,包饺子时,不让她参与,她就闹。抖动的双手只能压扁或往盖帘上摆饺子,往往把好好的饺子捏的奇形怪状。吃饺子吃的是心情,我们也就乐于让她参与了。
煮饺子的讲究也很多,老年人往往不让别人帮忙,自己守在锅边,亲自架火看锅。饺子下锅时沉底,必须用勺子的圆顶推开,用大火迅速把锅烧沸,再敞开锅煮上几分钟。俗话说盖锅煮皮,敞锅煮馅。看着饺子在锅里上下翻滚,老人们脸上绽放着笑容,就像看到了她的孩子们一起欢聚的幸福笑脸。等饺子一个个涨得滚圆时就熟了。过小年、大年和元宵节时,都要先盛上三碗,每碗7个饺子,再舀上一勺汤,碗上放一双筷子。一碗放在院子里敬天地,一碗放在锅台后敬灶王爷,一碗敬祖先。表达了全家人都是捧着一颗诚心祈福。
吃饺子时,讲究的就是一个意境,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都能吃出自己的特色。好喝两口的,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喜欢蘸酱、醋、蒜泥、香油的人各不相同,合家欢中,也有自己各自喜欢的空间。
我有一个同事跟我讲他吃饺子的方法。先和家人打好招呼,原谅失礼之举。他先坐好,一手拿筷子,一手端盛蒜酱的小碟,刚出锅的、鼓得圆圆的饺子,就进了嘴了,嚼两下,翻两个滚,就下了肚。一盘饺子不到五分钟吃完。一抹嘴问:“什么馅的?”惹得一家人哄笑。热饺子在肚里起作用了,弄了个浑身是汗,悠闲地喝着饺子汤,看着一家人的吃相,那个惬意,赛过神仙。后来,我也学他的吃法,真的好爽!
饺子文化在长白山下的仙人桥镇演绎的更加亲切,特别是冬季。人们为了耍正月,闹二月,刚过腊月十五有的人家就开始包饺子冻起来,埋在雪里。想吃时,拿出来就煮,省时省事。我有一个远房姑奶奶,解放前姑爷爷做过木把,就是一帮兄弟结伴干活的。一冬天姑奶奶要包上百斤面的饺子,大家在一起过年。体现了东北人的豪爽、热情、大方和仗义。
东北人眼里的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