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càn)(177年-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表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于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被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节选自百度百科
王粲,三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登楼赋》写得太美,如果说唐代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及“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佳句频出,而早在其500多年前的汉代,王粲则以这篇怀才不遇以及思念故乡、怀念故国的沉痛诗文而闻名于世……
围绕在他身上的趣闻还有很多,如汉代名医张仲景为他看病,说他青年时期眉毛早脱落为病,需要治疗而王粲则不以为然,结果,在他后来跟随曹操南征孙权返回邺城的时候,在41岁的年纪而早早离世……
历史不容假设,一代人有一代之文风,也有一代之文学。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我们津津乐道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提他们的先声则是汉赋、秦汉乐府、以及再往前追溯的春秋诗经……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即便是三国被非议最多的曹丞相也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亘古忧思,穿越古今,直指人心……
当然,在王粲死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则为了纪念旧日朋友,据说王粲生前也有怪癖为喜欢听驴叫,而让大家都学驴叫而为昔日好友做最后的送行……
历史已经远去,将近1800多年的时光猝然流逝,早已将东汉末年的陈年往事淹没在了浩瀚而纷繁的历史时光中,个中轨迹已经不足让我们考证其真伪虚实,然而在襄阳古称的一角的仲宣楼,却给了我们发古人之忧思,任我们凭吊的一个绝交去处……
王粲石像立于公园的一角,身下是中国象棋的棋子石盘。
是比喻王粲身逢乱世,而人生如棋,抑或有别的意义,不得而知,还有一块石像则如一个哀嚎、慨叹的不达之士,在树林里绝世而独立。
不远处则是仲宣楼,登上城楼可以俯瞰襄阳城护城河的美景。
然而仲宣楼里面的陈设早就做旧,只有“凭栏开襟”的匾额高悬在楼上,见证过往、人间,任凭后人往来凭吊、纪念……
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力 2023年7月11日 癸卯年五月廿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