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卡尔维诺和他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
不知道大家对城市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对于人类来说,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城市是一种先验的存在,处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我们出生在某处,并在某处生存,或者某一天,我们离开某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工作、定居出差或者旅行。对于个人来说,城市显得太大而又陌生,是某个世界的缩影。我们关注的城市是具体的,比如楼房,比如各种设施和景点,因此我们很少有机会思考人与城市的关系。比如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市的功用是什么?是什么构成了不同城市不同的景观和气质?这种事情只有在某些场合让我们思考,比如在旅游的时候,我们会对着某个景点的某件事物发出怀古之思。又可能对某个人群来说,这种思考是需要时常进行的,比如说城市规划局的人,他们的决策很可能暂时或者永久地改变城市的面貌。
从西方历史上看,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各种变化,如果仔细讨论,实在是超出我的知识范围之外。但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比较有名的例子。与东方文化的陆地文明不同,西方属于游牧和渔猎文明,迁移是一种常态,因此城市带有比较大的流动性,最早的城市更像一个大些的驿站,出外贸易的人们在这里休息,城市为人们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服务,出现了集市,旅馆,酒馆,餐厅,浴场,还有一些占卜的场所。换言之,最初的城市是为人而建的,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存在。从根本上说,人口的流动性决定了城市的规模不会很大。而到了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城市逐渐具备了一些宗教功能、朝圣和祭祀变成了人们聚集的重要原因,因此城市当中出现了很多为了宗教目的形成的巨大建筑,例如教堂和清真寺。这个时候,城市由简单的服务业逐渐转向了其精神居所的性质。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宗教中心,在这里人变得无关紧要,城市变成了连接人间与天堂(或者地狱)之间的通道。我曾经看过一部记录片,介绍君士坦丁堡的建立。这座伟大的城市的出现完全是因为康斯坦丁大帝所获得的一个神谕(也就是他自己相信上帝向他展现出一些神的想法,要求他执行),于是他带着大批的随从,包括神学家、祭师,建筑学家、星象家、工匠等人,在一片荒地上建立起了一座城市,城市的中心是一根石柱被称为“基督的钉子”,下面埋藏着钉死耶稣的钉子。在这个时候,人与城市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城市变成了某些精英想法的结晶,而对普通人来说,城市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需要敬仰与崇拜。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来临,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取代了人本身和宗教,成为了城市的根本,商业生产和消费主宰了城市。十九世纪末以来,一批大型商业中心的出现,成为了城市这种变化的象征。沃尔特本雅明写了一本叫做《拱廊》的书,记载的就是巴黎地下商业街的情况。在那里,24小时灯火通明,无穷无尽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和激发着人们购买的欲望,在这里的时间是停止的,人们完全可以忘掉自然的存在。到了这个阶段,物代替了人,成为了城市的中心,而人则成为了城市的过客,完全处在物的支配之下。本雅明的这个叙述是富于前瞻性的,即使到了一百年后的今天,人类绝大多数的都市仍然处于这种影响之下,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城市进一步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地域与文化属性,资本的流动使得城市的形象变得缺乏个性,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现代化的样貌而模仿发达国家城市的样子,很多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被复制。比如北京的世界公园或者位于山东境内诸多仿法国酒庄,人们行走在各种城市的拟像当中,感觉到头晕目眩,有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毫无疑问是有感而发的。我总觉得“看不见”一词一语双关,可能是“不存在”的同义语,也可能是指就在你眼前,但你视而不见,当你被城市的功能、神性或者商品性挡住了眼睛,城市自然就看不见了,但你剥去这些外表的浮华,剩下的就是你应该看见的东西。
就像我们昨天谈到的那样,卡尔维诺采用了“轻”的手段来处理这个实际上非常沉重的话题,那就是人与城市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说到底,当人类经历了几千年城市的发展,城市还能不能服务于人的心灵,成为启迪人类思想、陶冶人类情操的居所?卡尔维诺在虚构了马可波罗与忽必烈之间的对话,这实际上可以看做一个人文主义者与无上权力之间的对话。在后者眼中,世界是可以改变的,他的一句命令就可以彻底改变城市的面貌,但问题在于,他对于城市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充当什么样的功能完全没有认识,就需要人文主义者对他进行启迪。而在见多识广的马可眼中,城市并不应该是具象的砖头瓦块或者各种商品的大集会,而应该有着更加丰富的人文内容,因此产生了很多实与虚,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碰撞。如果大家阅读本书的目录,就会发一系列富于诗性的话题,如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城市与眼睛,城市与名字等等,马可的城市存在于叙事当中,存在于城市与人的关系当中,
宽宏大量的忽必烈汗啊,无论我怎样描述采拉这个有许多巍峨碉堡的城,都是徒劳无功的。我可以告诉你,像楼梯一样升高的街道有多少级,拱廊的弯度多大,屋顶上铺着怎样的锌片;可是我已经知道,那等于什么都没有告诉你。组成这城市的并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它的空间面积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灯柱的高度、被吊死的篡朝者摆荡的脚与地面的距离;系在灯柱与对面铁栏之间的绳索、女皇大婚巡行时沿路张结的彩带;栅栏有多高、偷情的男子如何在黎明时分跃起爬过它;檐槽的斜度、他闪进窗子时一头猫怎样沿着檐槽走过;突然在海峡外出现的炮艇的火器射程有多远、炮弹怎样轰掉檐槽;鱼网的裂口、坐在码头上的三个老人怎样一面补网一面交换已经讲过一百次的炮艇和篡朝者的故事——有人说他是在襁褓时就给遗弃在这码头上的、女皇的私生子。
同时,马可还认为,城市应该促进人与人的关系,让他们产生归属感,感觉到幸福,愿意在这个城市生活,而非让他们彼此之间远离,
经过三天南行的旅程,你来到安娜斯塔西亚,有许多源头相同的运河在城里灌溉,许多风筝在它的上空飞翔。现在我应该列出在这儿买得到而可以赚钱的货物:玛瑙、马华、绿石髓和别些种类的玉髓;我应该推荐那涂满甜酱而用香桃木烤熟的、金黄色的雉肉,还应该提一提那些在花园池子里沐浴的妇女,据说她们有时会邀请陌生人脱掉衣服跟她们在水里追逐嬉戏……可是某一天早上,当你来到安娜斯塔西亚市中心,你所有的欲望却会一齐醒觉而把你包围起来。整个来说,你会觉得一切欲望在这城里都不会失落,你自己也是城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它钟爱你不喜欢的东西,所以你只好满足于在这欲望里生活。安娜斯塔西亚,诡谲的城,就具有这种有时称为恶毒、有时称为善良的力量;假如你每天用八小时切割玛瑙、石华和绿石髓,你的劳动就为欲望造出了形态,欲望也同时为你的劳动造出了形态;而在你自以为正在享受安娜斯塔西亚的时候,其实只是它的奴隶。
而最终,城市与人之间应该是个什么关系呢?卡尔维诺并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而是用一种暗示的方法加以回答。
马可-波罗才来了不久。完全不懂地中海东部诸国的语言,要表达自己,只能依靠手势、动作、惊诧的感叹、鸟兽鸣叫的声音或者从旅行袋掏出来的东西——鸵鸟毛、豆枪、石英——把它们排在面前,像下棋一样。每次为忽必烈完成使命回国之后,这机灵的外国人都会即兴演出哑剧让皇帝揣摩:第一座城的说明是一条鱼挣脱了鸬鹚的长嘴而落进网里;第二座城是一个裸体男子安然跑过火堆;第三座是一个骷髅头颅,发绿霉的牙齿咬住一颗浑圆的白色珍珠。大汗看得懂他的手势,但是不能肯定它们跟城市有什么关系;他永远不知道马可是不是想说明旅途上的惊险经历,或者是讲某个城市创建人的功绩,或者是占星的预言,或者是隐喻人名的画谜或字谜。
。。。
大汗最多也只能期望这样。然而,每次得到有关某个地方的消息,皇帝都会想起马可最初所作的手势或者用以代表那地方的物品。新的资料从那徽章图形中得到新的意义,同时也为徽章增添新的意义。忽必烈想,帝国也许只是精神幻觉的一幅黄道十二宫图。
“如果有一天我熟悉了所有的徽章,”他问马可-波罗,“是不是就可以真正拥有我的帝国呢?”
威尼斯人回答说:“汗王,别这样想。到了那一天,你只是许多徽章中的一枚徽章罢了,”
这一段落可能是本书当中最难懂的一个部分,卡尔维诺到底想说什么?除去语言本身的障碍,这段似乎也讲出了理想化的人与城市之间最为关键的关系,就是一种默契,而这种默契本身是超越任何有形之物的。这是一种欲辩忘言之感,喜欢一个城市,应该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无论以征服者还是索取者还是观光客的心态,都无法达成。不妨我也用类比的办法给大家讲讲吧。
例子一:我和太太从曾经在纽约玩了一个星期,当时我们买了一套城市套票,其中涵盖了纽约市所有著名的景点,包括帝国大厦、大都会博物馆、自由女神像之类的,但我现在印象最深的其实并不是这些,而是我们下着大雨打着伞走在四十二大街街头,或者在法拉盛吃三美元大龙虾时天空突然落下的大片雪花,或者是每天在摆渡站口看到的写在墙上的“I travel back and forth.”或是在地铁上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黑人女摄影师和一个漂亮模特的主动搭讪,或是在第五大道上穿着貂皮烫着飞机头等公车的时髦女郎,或者是驾车驶过长滩时看到海边垂钓的中年男人,当我回到所在的城市,和一个曾在纽约呆过十几年的朋友聊起这趟旅行时,他笑着说:“有时间我可以带你去纽约,不用去看那些景点,这个城市需要生活在那里才美。”
例子二:我曾经和一个来自中国某城市的人聊天,他怀着高傲的心态讲着自己的城市有多么好,历史有多悠久,名胜有多么多,然后问我天津有什么,我感觉到他的心境,于是谦卑地说:“天津?天津什么都没有。”他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高兴地走开了。我想,在一个只认得砖头瓦块的人眼中,世界大概其实什么都没有。我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我不为它骄傲,就像我不会时时为我家庭成员而骄傲,但我愿意行走于其间,就如同我穿行于我的家人之间。
当然,卡尔维诺远比我伟大,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应该是这样的。
有些书可以讲,有些书只能感受,《看不见的城市》属于后者,通读之后,祝你拥有属于自己的看不见的城市。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