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以来有许多事想要去讲,但从中挑挑拣拣,来来去去又觉得大都微不足道,当时认为恐怕毕生难忘的经历,才过去了个把月,就忘得一干二净。偶然被人提起来了,就像不小心触了电门,浑身都是一激灵,又惊又骇着想起自己原来还有过这般体验。可是惊过了,骇过了,不见得心里就真的把这当回事儿。因此也明白,纪念这东西,就像初恋一样,无关乎日子,无关乎场景,都是人自己的事,好的孬的,全凭自己感受。
一月底的时候跟着小白去爬了象头山,说“跟着”是事实,我确实被甩在后面,恨不能拎着两条腿走,差不多从头到尾都一直奋力追着这个娇小且健壮的妹子。当然心里也有赌气,“妈蛋我一男的还不如一小女孩!”然而这样想着,身体却是老实的,腿已不听使唤几乎麻木,呼吸也上气不接下气。想起阿旦在我没上山之前告诫我说我肯定会后悔,她这样一说,我更不能怂了,死也要爬上去!十八公里的山路,从山脚的郁郁葱葱,到半山腰的巨石山泉,从开始的水泥大道,到后来的黄土石砾,从早晨走到下午,整整五个多小时,无论过程多么狼狈,到达终点时,却又略微想戏谑自己,揉着早已失去感觉的双腿,喘着粗气,暗暗地夸自己竟然能坚持下来:看看,十八公里,也不过如此嘛!后来依仗着妹子的机智与美貌,搭上了福建自驾游客的顺风车,能半小时返程下山却是意外惊喜了。这件事给我的启示,一来懒惰确实使自己丧失了很多体验世界的机会,二来也是改变了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很多时候不敢做一件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一开始就被自己想象的困难吓倒了,其实真的去做的时候,熬过了那个艰难的阶段,会发现所谓的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所以,“别怕,先做了再说!”
时间到了春节的时候,就只剩下大起大落的忙碌与悠闲了。先前写的小说都纷纷烂尾,制定的读书计划,写的那些读书笔记,搞得我自己都开始质疑写这些东西的意义。我现在慢慢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若是看书看文章不记下点东西来,总有种白白浪费了这时间心力的感觉。那种心虚感让我夜不能寐,浑身不自在。可是看过了记不住,记住了又没有用,本身就是很常见的事,我已经开始表现出某种强迫症。看到篇深有感触的文章,仿佛得了巨奖的乞丐,生怕隔天这巨奖就没了,恨不能把每个字都背下来。直到某天下午,我翻着以前写的笔记,突然愣住了,呆呆地望向窗外,良久才缓过神来。我发现我自己表面上看似勤奋,其实一直在偷懒,我所接触的学习的,都是我擅长的东西。那些笔记那些书摘,甚至写在扉页的感悟,都是某种意义上自己现有思想的重复,并不是什么新的知识新的想法,只是我自己一直在不断肯定自己罢了。想到这里,思考自己一直学习英语而不得法的问题。我也是一直在想着取巧,追求如何不费力地就能把英语学好,我去看赖世雄美国英语,看李阳疯狂英语,看一些诸如《躺着学英语》《八小时超级记忆法》等等这些书籍。可是到最后,不是坚持不下去,就是学得半斤八两自己都觉得有问题。费了那么多精力去考虑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却从来不愿意踏踏实实地背单词,这其实就是问题所在。我擅长思辩与分析,仗着这一点点优势,所有的事情,都无一例外地想着如何投机取巧,不屑于甚至鄙视长期地持续地付出努力。那天我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优点,有时候会掩盖他的短处,从而形成更大的弱点。而这弱点甚至你自己都无法察觉,因为身在其中,甚至还自鸣得意。接着便是从那天开始至今,对于自身问题的反复思索。现在的观点,一是重视基础,一是重视实践。当然很多细节问题还需要去想办法解决,但大的方向确定了心里也没有了那么多犹豫与顾虑,因为明白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文人写书总是希望流传千古,为世人所称颂,而一本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能有哪怕一句话为读者所铭记,也不枉了阅读它的意义。从体验当中审视自己,从反思当中发现问题,在这几个月的漫长地时间历程中,这是两个特别值得纪念的片段,正是这些,赋予了生活以思想上的价值,貌似浅显,却非要历尽艰辛才能看透,看清,看得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