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3:为什么要读《哈利·波特》

2018-03:为什么要读《哈利·波特》

作者: 不三不能吃海鲜啊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20:19 被阅读32次

    1997年,被退稿了12次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终于出版了。J·K·罗琳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

    2000年,中文版的《哈利·波特》开始被引入内地。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书店也配合着装扮成了魔法屋。

    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上映。

    2007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小说完结,魔法世界告一段落。

    2010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电影上映,全球的哈利波特迷共同迎来了一个凝重的结局。

    截止到我查资料的时候,截止到2013年,《哈利·波特》在全球大概卖出了4亿册。8部电影带来了75亿美金的票房收入。出版业甚至惊呼再也不可能复制出《哈利波特》式的出版奇迹。

    我觉得在你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错过这么一本小说,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1. 并不是完美的Happy Ending

    光明与黑暗的对抗是极具戏剧冲突的设置,以哈利波特为首的巫师们对抗着以伏地魔为首的黑暗魔法师。我们从小接触到的作品大都是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所有的好人大团圆,所有的坏人被消灭。这种Happy Ending 当然可以给读者提供很大的阅读快乐和满足感,但是现实中,光明并不总是战胜黑暗,善良也并不总是战胜邪恶,好人会牺牲,会被冤枉,坏人还会作恶,会若无其事继续享受。这才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另外在现实中黑与白中间有着宽宽地一道灰色地带,而且灰色的程度深浅不一。所谓成长就是变得更复杂。哈利波特中的人物也并不是单纯的黑白脸谱化,霍格沃兹有官僚气息很重的训导主任,有因为哈利的才华而嫉妒的同学,有各个魔法学院之间的倾轧,有邓布利多的摇摆。伏地魔的成长过程中有非常优秀的品质,无与伦比的才华,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令人哀伤与同情的身世,最终的结局也并不是单纯的哈利战胜了伏地魔,而是有一些悲伤与无奈,仿佛是对命运在低语。

    就像漫画《灌篮高手》的结局中,湘北拼尽权力并没有拿到那个梦寐以求的全国冠军。

    至于哈利波特的结局是什么,大可自己去发现。

    2. 成长小说的内核

    文化与文化间会有很多的隔阂,比如东方式的含蓄和西方式的自我展现,比如东方美术从工笔画走向追求意境与禅趣的文人画,西方美术在从写实的油画走向印象派,现代主义等等。但是文化与文化间的共同点却又让人那么的震惊。比如对于尊重人这种普世性价值的追求,或者 对于成长或者青春的共同记忆。

    甚至在近代文学的分类中有一个分类就叫做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也有人翻译成教育小说。主要就是记录主人公成长的过程。早在18世纪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长小说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经历了一些事情,或者得到了一些见闻引起了自身看待世界的观点或者看待社会的观点或者看待人生的观点的变化。这些观点可能包括什么的人生才是自己要过的人生,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要努力成为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好的社会,是要追求更公平还是更公正,是要追求更自由,还是追求规范性纪律性。这些问题历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与读者要一起去面对去思考的问题。

    哈利波特和他的同学在第一册中进入魔法学校,随着年龄的一点点增长,这些小魔法师们也开始面临各自的青春的问题,困扰哈利的问题是经典的哲学三大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整个系列都在帮助哈利波特自身去解答这个问题。哈利的家世与伏地魔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作者的伏笔。随着剧情的铺展哈利波特对待伏地魔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尤其是《半血王子》,严肃的根本不像一本儿童文学。作者放了好多很宏大的命题在里面。你看到的时就能体会到了。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3:为什么要读《哈利·波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mq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