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6日
疫情,封在家里25天了。
最开始是兴奋。
终于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可以无节制的看电视剧,无节制的刷抖音,无节制的玩游戏,再也不需要操心工作上的任何事情。
生活,瞬间没有规律了。白天起不来,晚上睡不着。
今天上午11点了,才醒来。
姐已经做好了早餐,叫我吃饭。
我说,这么早,都开始吃早饭了?不能晚点。
她说,快起来,马上就中午了。先对付下吃个早餐,3点多,再吃中饭吧。
得了,3点中饭,晚饭就省了。
最近基本天天如此。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碗面条,外加一个荷包蛋。
拍了照片发到同学群里,叫苦,这就是我的早餐+中餐,日子越过越苦了。
结果,一群人点赞,还说,都有荷包蛋不错了,我们连鸡蛋味道都不记得了。
一群被封在家里,无聊之人。
吃过早餐,照例看了一下今天的疫情数据,武汉1843例,跟前几天似乎有所减少了。
算了,懒得关心了,已经麻木了。
只要不出门,就是对国家做贡献,最起码疫情数据,自己没有增加一个1。
极端无聊,到最后就开始找事情做了,人都是这样一个矛盾体,闲不住的。
下午,打开电脑,翻了一下自己公众号的文章,读了几遍,《疫情,封城,我要回农村住了》总体还算流畅,读起来画面感还是很强的嘛。
想着,今天要写点什么呢?
耳机里响着一首歌《Talk My Way Out of It》,很喜欢这首歌的旋律,虽然没有听懂到底什么意思,但是暂时把关于任何人任何事都放在身后,一首歌的时间。
停了几分钟后,想起了陈大年的一个演讲,《be lazy, be success》,中文名字《我们如此玩命创业,根本是个错误》,是他2016年在哈佛大学演讲的主题。大体意思就是,创业就不要太勤快了,该玩就玩,该吃就吃,拼命工作没有意义。
陈大年是谁?
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也是陈天桥的弟弟。
当时,看这篇演讲内容的时候,觉得他很矫情。成功人士,怎么说都可以。
人家万达老板王健林说,天道酬勤,创业,就要全力以赴,要勤奋,要用心。王健林的日程,可以百度一下,凌晨4点起床,一天工作16个小时,飞了两个国家,三个城市。现在过去了3年多,再次翻看了一下这篇演讲内容,理解又不同了。2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想起2016年,我刚接手综合办公室。那会儿,我才刚到综合办工作不到1年时间,连像样的公文都没有写过。手下一个熟手都没有,只有2个刚刚从大学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连我都不如。
那会儿,工作有多拼命呢?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通宵。
那个时候,我一直坚信勤能补拙,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只要坚持拼命的干活,肯定能够把一个部门的工作担起来。工作中,无微不至,从简单的车辆安排,酒店预定,到大型会务接待、活动筹划执行,各种总结汇报材料撰写,无不亲力亲为,生怕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
这么拼命的工作,成功了吗?
当时,我认为是成功的。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自己也成功升职加薪了。
这种工作状态一直延续到了2017年底,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奋斗者。
2018年,崩盘了。
公司换了领导,我依然保持勤奋努力的状态,但是似乎不灵了。
工作怎么做都不如意,甚至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虽然,这里面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更多的还是自己真的没有跟上新的节奏。
神经错乱,这个词,有谁知道什么意思吗?我真切的体会过。那天,我在家里加班到晚上10点多,突然大脑宕机了,看着熟悉的环境,明明眼前是我母亲,嘴里却在问,妈呢,我妈在哪里,你帮我找一下,我要回家睡觉了。
当时,母亲吓坏了,直接哭了出来。
我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在哭,却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哭,猛烈的敲了几下脑袋,终于清醒了。
母亲问我,怎么了,刚才?
我说,没事,估计是写材料,脑子糊涂了。
但是,内心里面我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了,在这之前,我已经多次出现在家里加班时,家人叫我,我完全没有反应。那天,我无比恐惧,照这样下去,我迟早会变成痴呆的。
更糟糕的事情,还是在后面。虽然,我2018年3月换了清闲的岗位了,但是9月份,身体还是出了问题,做了手术,在医院躺了12天,出院后,又在家躺了10天。
现在再来看陈大年的这篇演讲,感受不一样了。
他的演讲主旨核心意思是,一个创业者最错误的姿态就是亲历亲为,应该把自己定位成霍金,只思考,只决定,剩余的事,你们干,我是你们的大脑,你们是我的手脚。
从个人角度来说,拼命工作,失去的是思考的机会。好像一直在拼命的往前冲,却没有想过到底为什么冲,要怎么冲。
整个2019年,我的工作强度都不算大,但是一直都在思考。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思考。
譬如,思考本身,也需要去思考。
所以,我看了日本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认真的研究了到底一件事该如何去思考。里面一个观点,推荐给大家:新时代是个会因思考力差异而造成极大差距的时代。意思就是说,思考力的差距,很大可能性造成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差距,会带来全方位的差距。
譬如,今天在交流群里面,跟大家分享的在网上卖工具的思路,能够想到起来并不难。但是,要系统化就有难度了。
分享一下,我是怎么研究抖音机制的。
第一个,我先网上搜了抖音的注册流程,第二个,在网上搜什么类型的短视频最火,在知乎上面有一大堆的人做了这样的分析。对着他们给出的账号清单,在抖音上挨个搜出来,就能印证他们分析的正确与否;第三个,就是假如自己做,有什么方向可以动手,直接抖音上面搜类似的,研究20个视频以上,每一个细节都放过,模仿别人的方法,就是捷径;第四个,一个新号在运营需要哪些技巧,用到哪些工具,今天在群里说,前10个视频要破播放量,账号才有希望,这点,就是别人总结出来的;第五个,视频更新频率限制,时间长短要求等等,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第六个,变现手段有哪些。
大概也就是以上几个方面,围绕这些大框架,挨个找资料,基本上一件事情就清楚了。
简单吗?
看似简单,没有几年的摸索,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的。
所以,今天,提几个问题:
1.今天我到底说的是一个什么事情?
2.前面一段内容跟标题无关的内容,到底为什么要写呢?
3.《思考的技术》这本书,你们会看吗?
………………………………
特别说明: A、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
B、欢迎关注公众号:叨叔杂货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