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了两节微课,关于“催眠”。
有趣且有益。
听到催眠一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常常是电影里这样的画面:某个人用眼神锁定对方的眼睛,几秒钟时间,另一个人便目光呆滞,就会听他的安排。
在心理学层面,催眠可不是这样的。
它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伴着适合的背景音乐,随着心理老师的指引,而进行的心理障碍排解活动,比如焦虑、恐慌、失眠,甚至减肥。
可以这么说,很多让我们的身心感觉不舒适的状态,都可以通过催眠来解除。
我们想要的是正能量:安全、健康、温暖、充满生机、百毒不侵……
可是真实的生活却不会帮你筛除负面的情绪,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自我调节。这个调节的过程其实就属于“自我催眠”。
而如果是心理老师给需要帮助的人进行的治疗,被称为“催眠”。
所以从上个角度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催眠师,只不过不如经过系统学习培训的老师那么专业、那么有效罢了。
“心里想什么,身体就会产生什么”——心理老师如是说。
这让我想起在工作中与家长交流时,遇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各种不满意。有些时候会发出的声音:是不是没有办法改变了?
我会告诉他们,首先要坚定得相信孩子是好孩子,同时会建议他们在心里说:今天我的孩子在什么方面进步了,他会做得更好,类似的话。当然也一定会针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议。
之前,我知道这叫做“心理暗示”。这种积极的暗示,要明确、坚定。
想象当我们身心自由、舒展时,一切美好也都会随之而来。怎么能不令人愉悦和振奋?
用不断的学习来丰盈自己的内心,你就会变得健康、快乐,像太阳一般散发光芒。
这样的你,才能更好得爱护身边的人。
这样的你,是这个世界美丽、珍贵的天使。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40012/2bed09223ade80d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