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还在琦京线电车上,手机划过一个信息:“大S 因流感合并肺炎与日本离世”,第一感觉是谣言,再看是国内知名媒体,确认是事实,再次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个先来的人生脆弱的伤感,刚热热闹闹的网战还没结束,正如有些网友说的,烂尾的一部小说就这样结束了。
仔细从各媒体深挖她流感合并肺炎的治疗经过,据部分支离破碎的未必可靠的信息是这样描述的,
大S与家人1月29日到日本家族旅行,她在出发前已经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强撑病体出发,一行人先是到箱根泡温泉,大S身体状况并未转好,1月31日晚上急转直下,被救护车送往急诊,2月1日转往东京,但病情并未好转,2月2日早上再度前往医院就医,然而仍治疗无效过世。
此外,一名自称是S家赴日旅游的导游同样在小红书上透露完整时间轴,指出大S抵达日本第一天就在咳嗽,还有哮喘的症状,1月30日至31日都待在房内没有外出,2月1日因为在箱根的小医院无法确认病情,转往另一间大医院,确诊是A型流感,医生也开了药,接着一行人前往东京后,大S没有再进一步到医院治疗,当天半夜状况危急送到医院,2日上午过世。
整个流程看似无毛病,但作为我们久居日本的华人来说似乎看出了些端倪,这里面谈到小医院和大医院的问题,这首先是分级诊疗制度,日本本地综合医院的看病大都是需要先在诊所进行分诊,诊所认为自己解决不了才会写介绍信介绍给综合医院,综合医院设备齐全,医生也更专业些,那么对于流感,一般也是先到小医院,小医院看病一般都是保守治疗,尤其是感冒这类病症,也很少给抗生素,所以如无大碍,一般都是靠自身免疫力上来才痊愈。
针对这段事件的流行感冒,我本人现在还在流感中,从2024年12月15日左右开始的,也到小诊所拿了药,吃了立刻显好转,但吃完过两天开始咳嗽了,再去开药吃了立刻好转,但不吃又开始咳嗽,我才仔细看药品名称,发现基本都是按国内说的治标不治本的药,说白了,没有消炎抗生素的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吧,这一方面是好事,但也有弊端,我发现后加服了从国内带来的头孢,才终于感觉痊愈了,但一出门,因流感严重,又被被人传染了,这次没有去医院,在家服药。
从我的经历来看,流感在日本不是多么认为大病,没有过多的检查,这是事实。
但大S的流感已合并哮喘呼吸急促,这就是急症了,那么就可以去看急诊,越过分级诊疗,但问题就在这里了,哪个医院会接收外国人的急诊?
我们国人都拿着在国内的思维,我们国家医院不是分级诊疗,急诊是一视同仁的,只要是综合医院,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去,那怕是外国人,所以大家会习惯性的去就近的认为最好的医院。
而这种思想在日本就会吃亏,日本除了分级诊疗之外,因为各个综合医院分的专业也比较细,不是所有医院能接收所有急诊,最主要的是不是所有综合医院都能直接接收外国人急诊,很多医院没有医疗担保机构(第三方医疗机构介绍)不接收外国人,更不用说日本的小医院接收急诊了,很多小医院一般更不愿意接收外国人,更何况他们也未必有这个能力。如果对这一点不清楚就会延误很多治疗,最根本的是对日本的国情不了解。
春节期间同期我有个同学在东京转机时突发腹部疼痛,正好他有位合伙人长驻日本,这位合伙人立刻联系了第三方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负责人迅速接我同学来到接收外国人的综合医院,及时查出胆囊管堵塞紧急手术,而后住院检查,发现胆结石严重,切除胆囊,事后我同学说幸亏是在日本,当然在中国更是没有问题,他是说他在美国腹部疼痛竟然没有查出病灶他才坐上了回中国转机日本的航班,如果是他的紧急疼痛是发生在不是中国、日本的其它国家,他可能都已不在人世了,所以他很感激日本的医生。
根据我的个人治病经历、我同学的治病经历、和大S的治病经历,我想给来日本旅游的国人劝告以下几点:
1、无论是跟团还是个人旅游,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医疗急救政策,以备不适之需,日本除了分级诊疗外,综合大医院看病大部分需要医疗担保机构,第三方机构介绍,非急症需要提前预约很多天。
2、日本的医疗对于没有医保的外国人收费很高,要提前做好准备,在这里是国家规定,这里收费会是有医保患者基本费用的1.5到3倍,其实就是医保患者付费的4.5到10倍,然后还要考虑翻译费,门诊费,一个小门诊开介绍信都可能人民币2000元以上。
3、如有疾病隐患的国人更需游玩之前做好旅游攻略同时要做好应急看病攻略,联系一家医疗机构中介备用,万一有问题就直接和医疗担保机构中介联系,日本在全国指定了一些医疗机构中介,在外务省网站可以查到,各地包括中国都分散着他们的分支机构,或者叫挂靠单位,挂靠单位大多数也是靠谱的。
4、日本在一些疑难疾病、癌症等治疗上有优势,在一些仪器诊断上有优势,但不是所有方面都比中国有优势,毕竟中国医生看患者的样本量比日本医生大,另外日本人的体质和中国人体质也不一样,所以诊断和预测未必比中国医生更准确,来日本正式就医要做好自我攻略。
写此篇文章是有感而发,告诫来日本的国人要珍惜生命,旅游要做好人身安全攻略、医疗攻略,而后才是旅游攻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