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半天时间读了两遍《周一清晨的领导课》,心情有些波荡起伏。作为一名9年钢铁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来说,一直都认为自己不但深入行业并且管理功底在逐年攀升,比如我能勇于承担责任,也总能将下属的目标和自己调整到一致,喜欢让下属分担我的忧虑,我也会及时淘汰不合格的员工,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在挑选优秀员工上面花很多精力,提升我和核心干部的沟通效率,发现员工的优点并且积极表扬他们,等等……我自认为自己每年翻过的管理书籍不在少数,不管是德鲁克还是稻盛和夫,或者得到app里的学者大咖,都是我获取知识的来源;那些熟知的管理原则,还有公司的企业文化,大王总的各类文章书籍也都能很深刻学习并且理解,但是今天在阅读这本数的时候,还是很多方面和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在学习初期时一样,有些自惭形秽,这里重点说说让我感到最深刻的几点内容吧。
“如果你想成功、想给雇员提供成功所必备的方法和手段,无论如何你都必须与老板共事”,当主人公向他的老师抱怨,并不能与领导建立很好联系的时候,老师这么回答他,“如果上级没能做到的话,你就应该主动一点,承担起这个责任”。这段文字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东哥对我说的话,每名员工的心都要向着他的上级,为他的上级负责,这样的公司才能做的好,先为上级负责,为公司考虑作为前提,而后考虑员工利益,这是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并不是员工问题不重要。随着公司规模日益增长,我们在日常管理中确实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一边是公司似乎冷酷无情的制度,一边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员工,作为管理者就必须要处理好和上级的沟通,因为无论如何都要与老板共事,要让自己理解公司的处境,理解上级的困难或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上,向员工传达并执行,而后再来解决员工产生的问题。
“我建议你花时间像管理下属一样来管理你的老板”——文中老师对主人公说。这几年我迅速从管理30人的团队扩张到180人的团队,本来一直以为自己游刃有余,但是在管理老板这件事情上似乎还是疏忽了,过去我很少愿意主动这么去做,细想来因为有几点原因,1、我认为找领导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反而浪费时间;2、我认为或许领导会觉得我小题大做;3、我很少对日常处理的事务分类整理,从来没有考虑过哪种类型的事务必须上报,而是很随意;4、不愿意去占用领导的时间,担心领导与自己对事务的预期不一致。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时间久了才会积累出一堆的矛盾,在管理老板这件事务上,我今后要将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根据紧急程度、必要程度,进行分类记录,在争取到与老板沟通的时间后,根据老板时间进行汇报沟通。当然首先要做的是,与老板在各个阶段中的重点明确清楚,比如年底是财务对账和资金回笼,春节后是把握行情和消化库存等,这样才能更好把握老板时间。我想我的下属也应该是这样把握我的时间,更高效和有益。
书中主人公在遇到不合适员工的时候,他的老师对他说“公司中最大的问题是,团队由不合适的员工组成,事实上,比起团队中有不合适的员工来说,竞争者对你造成的危害要小多了”,这句话毫不夸张,但是很多管理者并不能及时发现那些不合适的员工,这就是书中提到的“管理黑洞”,可能领导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些问题员工是海面底下的冰山的话,那离这些冰山最近的是他们身边的其他员工,这些员工不断在观察领导对存在问题的反应,因为领导是他们做正确事的榜样,而忽视问题就是拿自己的正直口碑冒风险,时间久了不被发现,那就像“破窗理论”说的那样,问题会越来越多,千疮百孔。
就像本部门前段时间发生的风控事件一样,我相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已经产生出无数的蛛丝马迹值得怀疑,但是我却没有及时发现,或者问题员工身边的其他员工已经察觉出什么,但是并不确定或者他们也在观察领导的反应,所以与下属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从多个角度了解下属工作行为,是脱离管理黑洞的最佳方法,同时也可以借助平级部门的员工,打听了解本部门员工的工作状态等等,同时保持机敏,在陷入管理危机之前,就要拟定好方案,使得自己能果断坚持做正确的决定,而不至于被动拖延。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其他很好的方法,我也都一一划下重点,比如要与人力和销售明星一起面试参加招聘工作,既能增加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更利于多面筛选人才;还有要通过很多方法让下属的“动力桶”保持充盈;以及管理的职责并不是照顾落后员工降低最低线,而是要不断激励和提升优秀员工来提高上限等等,很多与大王总文集中提到的管理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不讲感情就没有凝聚力等。
这本书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涵盖了很多管理知识,管理就是要不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再用实践补充理论的过程,我想我并不能因为在这个行业9年以上管理就自我感觉良好,管理无止境,还有很多需要提升,并且我也会将他们推荐给部门的干部们仔细学习和感悟。
管理无止境——读《周一清晨的领导课》有感
陈清
2018年3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