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亲子时间管理·第3.1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14日“崔律·精时力之亲子时间管理课(1月期)”系列第3.1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实践今天的三个步骤:观察、分解与优化。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分解-作为数学名词的定义是: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知,之前分解任务的最小单位就是一个行为,认知的边界就停在这里了。今天看到(观察到)一个行为又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当开始去回忆和观察一个行为时(起床),感觉时间变慢了,眼睛好像戴了慢镜头。
第一步:观察。
目的:了解孩子(不带评价的,以事实为依据)
做法:1)、确定一个要改变的行为(起床)
做法:2)、观察孩子完成行为的过程(可以录视频)--观察出现问题的点在哪里?
第二步:分解
做法:3)、把行为步骤分解出来(足够详细)
第三步:优化
做法:4)、优化步骤(重点解决出问题的点、合理优化分解后的顺序、有没有哪个步骤可以提前做的)
2.我们的实践(孩子[13 ]岁):
选择了起床这个行为,天冷后,出现起床困难,孩子担心起不来,订了5个闹钟,5:00、5:30、5:40、5:50、6:00。近期是6点起床居多。
回忆的步骤(待明早观察):1、闹铃响-按掉 2、闹铃又响-又按掉 3、又响又按掉 4、又响又按掉 5、又响又按掉(我若不是自己这样用文字写出来,真是不知道早上是如此被闹铃残害的) 6、做起来发愣 7、找衣服或喊老妈拿衣服 8、穿衣服 9、找袜子 10、穿袜子 11、找拖鞋下床 。
优化的点:1、取消了前3个闹铃 2、把衣服袜子按早上穿衣服的顺序叠好放在了床头 3、固定了拖鞋的位置 4、把空调遥控器放床头(醒了先开空调,温暖有助于不留恋被窝) 5、把闹铃更换成了喜欢的声音 。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任何):
5.学霸·思考题:为什么要分解、为什么要先纸上优化?魔鬼藏在细节里,不分解很难看到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