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亲子时间管理·第3.1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14日“崔律·精时力之亲子时间管理课(1月期)”系列第3.1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实践今天的三个步骤:观察、分解与优化。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关于实践,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需要自己动手去做,去思考,因此互动才更生动,以前知道,但很少完全做到,今天开始尝试去做到。
1.2关于自己未知的未知,这个点经常会被自己忽略,体现在和孩子沟通,和家人沟通,甚至和同事沟通的过程中,即使有的时候知道自己未知的未知,但做的过程直接忽略了,不过,我发现一个可以弥补这个问题的窍门,那就是抱着中立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会更接近事实本身。
1.3今天学习了提升孩子做事能力的三个步骤,第一个,观察,或者说带着中立的态度去观察,这一点深有体会,就拿孩子穿衣服的事来说吧,我几乎很少观察孩子穿衣服的情况,那我在做什么呢?我不是在收拾被子就是准备洗脸刷牙,那么没有经过观察的结论可信嘛?结果吓我一跳。第二个步骤,分解,今天尝试把自己一个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对比之前的分解,发现我的进步是,现在的分解可以为目标的实现做准备,而且步骤之间有重点区分,以前真的只是在分解现在有点懂分解了,哈哈。第三个步骤,优化步骤,根据步骤二细分后,针对问题点做一些优化处理,有侧重的实践,发现进步挺明显。又一次体会到任何事情在大脑中的两次创造。
2.我们的实践(孩子[6 ]岁):
2.1孩子最近不舒服,但依然坚持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务,这一点值得点赞。今天听完课程的三个步骤,发现孩子在穿衣服这个过程做的一些亮点,比如晚上脱衣服前会把衣服整齐放在床边的椅子上、袜子也准备好,早上的催促也少了,设置了小爱音箱叫起床,语音部分是孩子自己设置的,所以孩子还挺配合的。早上穿衣服这块我打算再观察观察看看,找到问题,再来和孩子一起改善。
2.2我的实践是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做了分解,分解后发现了分解是为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这样分解后的步骤更容易有动力去做。同时根据任务分解还反思了一下幕布的笔记,写笔记是为了梳理思路同时把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或思维模式转化过来应用在实践中,那么站在这个角度上,我如何来优化我的笔记呢?我用了几个问题来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应用在哪里?还可以应用在哪里?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暂无
4.其他想说的话(任何):
5.学霸·思考题:为什么要分解、为什么要先纸上优化?
为什么要分解?目标/任务的分解,就是将一个无法一次解决把它分为多次任务来解决。可以说分解就是达成目标或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
先在纸上优化,大脑经过第一次创造,经过实践完成第二次创造,这样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