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起知识管理,你脑海中蹦出的是什么?
是对于资料的分门别类和更高效地整理?
是找到更好的办法对信息、文档等进行收纳和管理?
是怎么去读更多的书,记住更多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框架体系?......
在市场调研中,我们能够发现,大多数人对于“知识管理”这个概念的认知,主要就集中在上面这三方面。
而从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职场人士都认为,如果能够用心积累知识碎片,日积月累,必然能够得到巨大的回报。因为人们固有的认知就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我学的多,收集的东西多,那么日后我肯定越来越强大。
可这个认知是偏颇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分门别类的整理,你所得到的,不过就是最外层的信息。而这些未经加工和筛选的信息,就像公众号里被广泛传阅的爆款文一样,对我们的生活非但起不到任何帮助,反而加重了我们的认知负担。
02 到底什么是知识管理?
我有一个朋友,是企业高管,同时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工作非常忙碌,忙到每天基本是没有整块的时间看书的。但是她依然很好学,因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公众号上大量阅读。她有一个习惯,看到好的育儿文章,就会收集起来。
结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收集的很多文章中,观点相悖的非常多。有的文章说“绝不能孩子一哭就抱,不然他就越来越依赖人,越来越离不开你,无法完成独立的成长”,而有的文章说“孩子一哭,大人要马上抱起来。因为小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他的哭是在寻求安全的港湾。而从小就被赋予的安全感,对他这一辈子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由此可见,不是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越多,懂得就越多,知识体系就越丰富的。
知识管理,尤其是碎片化时代的知识管理,重点不是对承载知识的文档和文章进行管理,而是对加工知识的大脑,进行管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03 为什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旦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会在以下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第一个方面,引导表达升级的思维,尤其是成长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
什么是成长思维?
具备成长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世界充满了有助于自己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他们寻求学习机会,寻求和利用反馈,问正确的问题,着眼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他们拥抱成长,并帮助他人成长。
相反,成长思维很弱的人,在遇到障碍时更容易绝望和放弃:这世界太不公平了,我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个任务太难了,我永远都不行;这个老板太奇葩了,我必须辞职;我嫁错人了,必须马上离婚......
什么是批判思维?
具备批判思维的人,习惯追根究底,务求认知全面,判断必出于理据,评价必求公正。他们心胸宽广,能坦然的面对偏见,思考谨慎,对待争议了然于心,处理复杂的事物能有条不紊,搜集相关资料勤奋不懈,专注于探索问题。
而批判思维差的人,会在盲从他人和盲目自信之间摇摆不定,很容易热血沸腾,很容易莫名感动,很容易被谣言或者流言击中。
什么是系统思维?
具备系统思维的人,习惯于梳理信息或经验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他们拥抱复杂的世界,超越对事物线性的、一对一的理解模式,构建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的思维模式。
系统思维的反面,是线性思维。线性思维的人,喜爱追问标准答案是什么,看人非好即坏,判事非黑即白。他们可能是考试高手、读书达人,擅长接收和输入,却很难创造输出,也无法把一个领域的成功经验有效移植到另一个领域。
第二个方面,“从0到1”成为专家的能力
我们换了一个新工作,结婚了,生孩子了,开始和公婆一起生活了,被指派到一个全新的岗位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入新领域的过程。能否快速熟悉并掌握新领域的规律,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质量。
而有了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就能够知道从哪里开始,在哪里链接,怎样排序,怎样联系,如何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又如何透过经验发现真正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接人待物的智慧
跟人打交道多了会发现:越擅长学习的人越虚心,越有智慧的人越包容,职位越高的人越好打交道。
04 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问题出发。
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多追问反思,多咨询请教,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
梳理、总结重复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本质,确定其前因后果,在讨论中明确其适用边界,在追问中规划行动目标和具体做法。
从问题出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更容易的对不同信息、能力进行赋值。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明确对自己重要的信息。
第二,从点到网。
针对同事之间的经验之谈、部门总结的实战技巧、网上看到的短文贴士、翻书得到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和整理,写出一些便签,日积月累,自然慢慢的生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知识网。
碎片化学习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是大部分人的碎片无法拼接。而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将碎片搭成高楼,拼出全貌。
第三点,从网到点。
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慢慢地,把根据书本整理出的笔记或便签填充到自己框架中的不同位置,把其它书的知识或各种来源的信息也填充到框架中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填充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