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一篇文章,是作家徐则臣在“2016创意写作国际论坛暨写作专题研修班”中的一个讲座内容节选,在讲到作家的基本功问题时特别强调了两点:一个是阅读,一个是训练。
他曾在答网友问时说过:“小说写作一定程度上是个技术活儿,所以必须多练。没有谁是天生的作家。当然更要多读,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一、训练不可缺
要成为小说家,首先是要会编故事。没有谁天生就会编故事,这个能力可以后天靠勤奋习得。就像欧阳修的《卖油翁》里所说的那样:“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为了能像别人那样将故事写得曲折离奇好看,他有一两年的时间只练编故事。一个小说写到四分之三就停下来,然后开始给它写不同的结尾,有时一个小说可能会写五个结尾。
给一个到四分之三的故事写一个结尾很容易,寻找两个结尾可能也不算困难,但要给故事寻找五个结尾,且这五个结尾都能自圆其说就非常麻烦了,会越写越困难。但恰恰是因为困难,每写一个,写作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很多人在写作时会在某一个地方写不下去了,作为作家一定得想办法过去,哪怕过去得很难看。遇到过不去的时候,他会硬写。他认为硬写的时候可以探出自己的底儿到底在哪里,短板在哪里。他说自己有很多小说写到过不去时会硬过,若是硬过失败,他宁愿把这部小说费掉,也绝不会在此停止不前。
他说自己当初写小说,因为要寻找不同的结尾,找到尽量多的可能性,经常会硬写。等到认真写那么一二十个小说,基本上就能掌握在哪个地方该怎么走了。这是一种训练,哪怕你是个天才,这种训练也一定要有。
2、阅读更重要
“当你可以像招魂一样,把自己已有的阅读召唤出来时,才是真的读‘开’了。”
写作一定要训练,但更重要的是阅读。徐则臣的习惯是:如果有十分时间,六分用来阅读,三分用来生活,一分用来写作。
一个作家要写很多的事、很多的人、很多的生活,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人的生活,那么这些陌生的生活经验就要通过阅读来获得。
作家要做很多的案头工作。《达芬奇的密码》的作者丹·布朗曾说过:“我的每一页小说,如果我要给它加注,可以加九页注释。”
一个好的作家,每一句话都要有来路。写作的时候,要为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负责任。
所以,一定要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开”,能够举一反三,从这本书看到另一本书,做到融会贯通。
徐则臣上大学时天天泡图书馆,看书时从图书馆按字母排列的外国文学作品看起,从A看到Z,把馆里所有的外国文学都看完了。后来教写作时备课查资料,所在大学的图书馆没有很多书,他就闭上眼睛开始回忆。想到开头,一具体到某个细节时,曾经看过的那些书里面精彩的开头一个个全都冒出来。
徐则臣还谈到阅读技巧的问题。逮着一个作家,他会把这个作家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找出来看。从第一篇开始一直看下去。不仅要看这个作家的优点、整个成长过程,还要看他如何克服缺点。等把这个路子看清楚,一个作家、两个作家······看多了,对于写作就能了然于心。因为每个人的问题既是个人的,也是大家共有的。
作家叶广岑说过:"写作其实是一个熟练的过程,除了作者的感觉以外,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艺术表达的能力和方法。之所以叫做作家,我想是不辍地写作,不停笔,不间断,没有十几年的功夫,达不到一种信手拈来、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
所以如果想尝试小说创作,那就去不辍地练笔,广泛地阅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