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诉诸君

作者: 寻找柏拉图 | 来源:发表于2021-05-25 22:07 被阅读0次

我们模仿为一个创作者。

为什么做这件事呢?因为我想从造物主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悲喜,去感受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脉络联系。

用我很喜欢的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做例子,据说是花费了5年时间收集的一百多种自然界的声音做出来的,感兴趣的可以找来听一听,很清灵。

这样一首曲子,传达给听者的是一种贴近自然的、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有一种想要跳起来的冲动。压抑的时候听一听,很可能会把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这样的创作者传达给世人的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能量。

再用我很讨厌的一本书《人间失格》做例,作者太宰治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他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当然这并没有问题。我说过这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在这个时代里找到活路。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太宰治是很可怜的,毕竟从他看待世界的那双眼睛里看到的,是如同一个公元前的人魂穿到现代。

可以说,常人的快乐在太宰治的感官中,像是怪兽。

这样一本书,可以让高兴的人变得悲伤,让悲伤的人变得抑郁,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叶藏,进而将那种绝望覆盖在自己的身心之上。

这样的创作者传达给世人的是一种压抑堕落的能量。

思考过两种创作者对读者传达的东西后,我们反过来想——读者,是否也传达给创作者一些东西?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简单来讲,譬如《森林狂想曲》已经发售,热卖,专辑被扫荡一空,反应给创作者的观点就是这部专辑非常的棒,在创作者这条路上他们成功了,这是正面的。

而若是一经问世,无人问津。创作者就不由得丧失信心,也许就此一蹶不振,背起行囊回老家买红薯去了。这对创作者来说,就是负面的。

而在今天网络极其发达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选择购买电子专辑,电子专辑有人人可以评论的评论区,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的发表他们对于专辑的看法。作为创作者,想要得到反馈当然会去翻阅这些评论。看到溢美之词,当然会很高兴,并且增加了努力下去的勇气。但是对于贬低的方面,就不同了。有的创作者会选择回怼,他认为自己的专辑很棒,这些评论者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有的创作者会仔细的研读贬低者所贬低的点,思考是否有道理,进而对自己的曲子进行修改,打到他认为的完美。

那么造成这些区别的根本在哪里,我们看到的是相似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所以很显然,人,才是重点。

我们没必要去探讨是什么样的生长环境或者怎样的过程让他们成长为这样的人。我们只需要知道他们现在是这样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去创作那些作品,并且希望越多人看到听到越好呢?

一定有人会说是为了赚钱。没错!他当然是为了赚钱。但是!仅仅如此吗?

我们尚且不去讨论愿不愿意做,只讨论能不能做。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作家啦、作曲家啦,很多很多,多的超乎你的想象。但是能被人熟知的,很少,真的是很少的一部分。

所以从普适性的原则出发,把对象放在中位数,就是那些能够用创作满足日常温饱的人。

对于他们而言,一个作品赚不赚钱更为重要,也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创造喜欢的东西和创造不喜欢的东西,同样的不确定性,如果你是创作者,你会怎么选?

所以一个创作者的作品,一定包含着本人的一部分精神在其中。

作为一个正常人——指能够正常在当代社会中生活的人,我们很容易想:太宰治在日后看到自己的作品,一定会很厌恶,因为那是一个他不想成为的人。

但是这真的对吗?

对于他而言的根本定义是:除了他自己,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怪物。众人皆错唯他是对。

那么这样的他,为什么要创作呢?

他是那么害怕被这个世界发现他的异样,有什么理由自我暴露呢?

或许是单纯的懦弱者拉上世人分摊心中难以消受之苦,或许是把抽象到难以表达的问题用作品一点点的呈现出来?

那么对于这样的作品,要不要去体会呢?这是一个很难有答案、人人有标杆的问题。

但是作为创作者应该相信,用作品去发问,就一定会等来期待的回应。

大概这就是抱着所谓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心吧。

相关文章

  • 分诉诸君

    我们模仿为一个创作者。 为什么做这件事呢?因为我想从造物主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悲喜,去感受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脉络联...

  • 七夕.无韵

    糜鹊南飞,同筑银河玉路:梨花带雨,尽诉牛媒故事。望眼欲穿 ,都是隔河风煦;葡萄架下,恭闻诸君言语,岂道无情,频诉思...

  • 诸君

    诸君,请你们记住,你们之所以觉得世界不公平,觉得世界很可恶,觉得女人都不理自己,觉得自己的思想不被人理解,那一切的...

  • 诸君好

    诸君好,诸君能饮几杯酒,言语情欢喜乐杯。 诸君好,诸君能多几杯酒,把酒欢歌曲中意? 诸君好,辛勤劳作几多愁?唯有诗...

  • 端午节安康

    我看诸君皆装逼,诸君看我应如是,

  • 七月七日

    我见诸君多有病,料诸君见我应如是。

  • 差不多先生传

    我看诸君皆装逼,料诸君看我应如是 ————————————————————————————————————————...

  • 忆旧游

    微店旧作,移此。 灯影重重学子忙, 三两蜡烛天忽亮。 得闲相约南大河, 一觞一咏诉离肠。 忆与维建等诸君88年于县...

  • 别诸君

    海天一片路茫茫,远送长亭别意伤。 无奈归船催客渡,来年重会共诗章! 2002.10(687)

  • 诸君别

    青山谷上猿哀啼,绿水楼旁虾悲戏。 多时不再良久忆,诸君此别难重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诉诸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xh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