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我为了让儿子讲话时能更有逻辑,所以特地给他报读了一个小主持人的兴趣班。他的班里人数不多,就6个孩子,他应该是班里年龄最小的那个,但上课时还算是最专注的那个。教材上的文章不多,总共不到10篇,因为儿子平常有讲绘本的习惯,所以这本教材刚拿回来没多久,他基本上都会读完了。每次上完课后,从老师发进去群里的视频看,虽然儿子紧张时会有些小动作,但我和爱人依旧感觉到他在一点一点地进步,也开始慢慢地喜欢这个课程……
正当我和爱人感觉儿子在这个班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不料,昨晚儿子的主讲老师的微信语音让我心情跌落了谷底。老师说:"妈妈,您好!桉桉课堂上前面的表现都挺好的!就是后半节自己一个人上去表演的时候,他不敢上去,然后我和他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上去了,你上去了我才给你印章哦!结果他说了一句:老师,你再这样说话,我会很生气!然后就在一旁发起小孩子脾气。此外,我还觉得桉桉有些跟不上。"
听完,我有些欲哭无泪,竟然还"跟不上"!不过,理智告诉我老师既然主动的联系家长,那肯定是会有原因的。可是老师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思来想去总结几点:
一、今晚就儿子一人没有上台自我展现,老师对家长要有所交待;
二、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期
三、连续上了几次课,儿子的声音还没有别的孩子一般大,而且一紧张还会有手挠裤子或插裤子等动作。
理清这些思路后,我决定今晚回到家看看儿子那边怎么说。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打开了家门,儿子一看到我直扑上来:"妈妈,你回来啦!快点过来吃饭吧!"
"好啊!今天你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啊?"我问。
"挺好的!"他愉快地说。
"那在布丁老师那里呢?"我开始试着问他在小主持人兴趣班的情况。
"也挺好的!只是我今晚不敢上台说话,因为自己一个人拿着话筒在台上说话的感觉让我感到害怕!"没有想到儿子主动地坦白了。
"害怕很正常啊!"我回答。他这时吃了一惊,估计他本以为会挨我骂的却不料我这样说。"每个人在这样的场合说话多少都会有害怕的感觉,所以今晚不敢没有关系,只要以后每次多勇敢一点,在上面站着比前一次久一点讲多一两句话,这就好了!"
然后,睡前,他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妈妈,我跟你说件事,以后我每次要比今晚勇敢一点,多讲一点!一次比一次好一点就是有进步对吗?" "是的!"我回答。
就这样,儿子这边的问题解决了。于是我把今晚儿子跟我讲的话告诉老师的同时,也给老师的留言如下:
老师,谢谢您及时地给我关于桉桉的反馈!但我也有些想法跟您沟通交流一下。在学习小主持人这方面,我觉得跟他学英语差不多,我不要求他一下子能讲英语有多流利,就像我也不能要求他一下子在舞台眉飞色舞地主持一样,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需要量的积累。所以刚开始的这两年,我只是希望他能培养兴趣和自信的同时,打好语言的基础。启蒙阶段,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也请老师在桉桉有点滴的进步时,多给他点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件事,让我更能体会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老师反馈肯定说明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家长要客观地去看待,老师和孩子都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应本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且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