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和谐?
百度百科:一指和睦协调;二指指使和睦协调;三指谓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四指和解、和好相处;五指做动词,一般用于指不合规格,违反规则,而被处理掉了。
和睦协调——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汉 郑玄 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唐 李商隐 《杂纂》:“诸妇和谐,不嫌麤辣。”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敢天教我夫妇再和谐,都因这佛会。”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充满在两人中间的和谐气氛给破坏了。”
指使和睦协调——
司马光 《瞽叟杀人》:“所贵於 舜 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是民众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如何实践社会和谐
社会发展与进步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部分,物质文明包括衣、食、住、行等关系到民众生活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则归结为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鸡、鸭、鱼、肉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菜品,海鲜也已进入大众消费 “口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和谐是分享交流、合作奉献出来的。
和谐家庭大雁
大雁在迁移飞行途中会有序的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飞行中,带队的大雁因为要抵御最强烈的大气阻力,体力消耗极大,因而,雁队之中总会时不时的轮番交换位置,团结前行。幼鸟和体弱的鸟,位居队伍的中间。雁队停歇饮水觅食期间,总会有一只经验老道的队员担任哨兵。
雁队迁移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的,如同人类社会分工。得益于改革开放大发展的巨大成功,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伴随着“计划生育”一代成为社会的主力,人口红利时代以过,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隔代教育等社会问题日渐凸显。2018年60岁以上人口24949万,占总人口的17.9%,较2017年增加859万;2018年新出生人口1523万人,较2017年减少约200万;中国男女劳动参与率平均约为76%和61%。
新时代孩子、老人、特殊人群成长和赡养难题
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世界的花朵,当前对于国家及社会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份额比重。但依然面临着重要的教育难题,那就是孩子德育、心理疏导缺失;家庭教育支出成本成倍增加,家长对孩子教育引导技能、方法掌握不足,隔代教育特别突出;教育辅导机构“见钱眼开”、虐童事件时有发生……
学校教育减负、素质教育……孩子们每天在父母还在上班的时间就离开了学校,但偌大、车水马龙的城市却给孩子们课后的自由活动带来了麻烦。马路上危机重重、学校不能去、公园有点儿远……
育邻中心
养老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获至宝”,老人是家庭的“主心骨”。兄弟姐妹间的骨肉亲情,系于父母,系于老人;对于下一代【孙辈】的教育、家庭日常事务老人都是 “支柱”。然而在当下 “西学”盛行的社会之中,生活的周边建起了很多养老小镇、养老院、敬老院,以解社会养老难题。
人是独特的,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界定多大算老【虽然有国际年龄段划分标准】。养老小镇、养老院、敬老院人为的将一部分年龄大一些的人被 “老年化”,使他们的情感少了家的依托、生活少了亲人的陪伴。外加养老产业逐利的投资人,需要养家的从业者,这也变相导致了养老成为了“高消费”。养老小镇、养老院、敬老院入住门槛高,保健品市场五花八门,骗局层出不穷……
特殊人群
话说:“有病看病”,这个特殊人群可不好界定,可能是身体小有缺陷、心理有思想障碍【比如自卑、自闭】。现行通用办法有特殊学校、机构、心理咨询与治疗,然而这些机构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比如特殊学校费用高,心理咨询成效有质疑……
如何实践和谐,化解孩子、老人、特殊人群的成长和赡养等生活难题
小区现已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基本组织单元,2016年全国城市规模以上小区已超过30万个,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小区数量均已过万。以北京为例居民小区文体活动中心按100平方米/1000人配建,700-1000平方米。建设并利用好小区文体活动中心,将承载起推动社会和谐之重任。因为,中华民族就是“庭院文明”的发源地,作为邻里的人们在庭院之中相处更自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邻里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分享一份快乐带来欢乐一片;众人以德“行为示范”,孩子德育便能有机生根;有亲人、好友、邻里相伴,能继续发光发热的老年更具乐趣、更有价值。
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先富带后进。人类文明的基础是团队分工合作,分工合作的前提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是有机的统一体。比如老师为社会提供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服务;科技、文化工作者为社会提供文娱服务;农民、工人为生活提供便捷可得的衣、食、住、行;超市营业员为人们提供购物服务…… 这些都是有机而统一的综合体。
正如国家为社会提供公共资源,如教育、医疗、交通方面的服务,人民通过纳税为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生活中对待人生的成长问题同样不能简单粗暴的将人 “割断”分开,认为的将孩子、老人、特殊人群分割开来。正如有老师讲如果年老的您觉得与孩子们总是有一些隔阂,那是您当您的示范性行为的结果;如果您今天觉得孩子的学习不上进,生活习惯不如意,那是您昨天的教育方式方法带来的结果;如果您今天觉得知识不够用,那是您昨天没有好好学习……
育林先育苗,育邻的基础是孩子,环境是成年人,终极是老年人。因为,孩子会模仿他所能接触到所有人有趣的言行,以尊老为前提、孩子为中心、中年做后勤保障的家庭规则是可持续的。政务工作讲究传、帮、带,育人先育己,有德方能“立德树人”——育邻人
育邻有约
网友评论